預防中暑可吃冬瓜?中醫師教你5招辨別症狀、調養體質

預防中暑可吃冬瓜?中醫師教你5招辨別症狀、調養體質

  • #中醫師
  • #中暑症狀
  • #中醫養身
  • #健康觀念
  • #中暑原因

隨著氣溫升高,也進入中暑的高風險期。室內外溫差大、水分補充不足,甚至抵抗力偏低,外加未做好完善防曬準備等,都是促成中暑現象發生的原因。但當我們面臨身體不適時,該如何自行診斷?中暑前的預防、後續的調理與舒緩又有什麼訣竅?明華馬光中醫診所-周亞錚醫師分享:夏季中暑養身、預防飲食5大觀念。

延伸閱讀 : 失眠是因為吃太飽!營養師揭露提高睡眠品質6觀念

中醫師分享:夏季中暑養身、預防飲食5觀念
  • 夏季2大中暑症狀怎麼辨別?
  • 預防中暑「避免接觸室內外冷熱溫差」
  • 曬後紅腫「忌口重口味飲食」
  • 舒緩中暑後食欲多吃山藥
  • 中醫建議夏季養生湯品

夏季2大中暑症狀怎麼辨別?

Lucas Andrade@pexels

當日曬過度產生暈眩、不適感受時,多數人都有自主意識,明白自己或許中暑了。但有八成民眾卻不曉得,中暑類型其實有分兩種-陽暑與陰暑,不同症狀有著不同的起因與應對辦法。周亞錚中醫師解釋,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兩類,兩者皆因暑熱影響人體調節機能,其成因與表現略有不同。

【陽暑】:多發生於烈日曝曬之後,或是在高溫悶熱環境中活動者,症狀包括頭暈、面紅、口渴、大量出汗、心悸、煩躁,甚至昏厥。

【陰暑】:常見於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大的環境,或為了消暑而過度飲用冷飲,導致汗出不暢、熱氣無法宣洩,困於體內而中暑。常見症狀包括:身體發熱但無汗、四肢痠痛疲倦、噁心想吐、食慾不振、頭暈頭痛等。

延伸閱讀 : 益生菌推薦怎麼挑?營養師親解5觀念:看懂菌數、劑型與成分!

預防中暑「避免接觸室內外冷熱溫差」

Rachel Claire@pexels

中暑症狀讓人不適,更會影響生活與工作日常,提前掌握預防辦法才是夏季養生的上上策。周亞錚中醫師表示,面對陽暑與陰暑的雙重挑戰,應對上建議:外出時做好防曬;進入室內冷氣房前,應在交界處先適應溫度,並把汗擦乾以避免劇烈溫差;此外,也應避免過度食用冰冷飲品與食物,才能有效從內而外防範中暑。

曬後紅腫「忌口重口味飲食」

kelvin agustinus@pexels

戶外活動時間長,肌膚因日曬而泛紅、紅腫、搔癢,不僅顯現肌膚的敏感問題,以中醫觀點來說,也反映出體內濕熱代謝不順。周亞錚中醫師建議,當肌膚因日曬引發不適反應時,飲食應避免重口味、奶類、甜食等,也可善用薏仁、紅豆、冬瓜等食材進行去濕調理。

舒緩中暑後食欲多吃山藥

micka randrianjafisolo@pexels

除了中暑前的預防很重要,中暑後的調理與緩解也不可馬虎。周亞錚中醫師提醒,夏季時節,中暑常伴隨消化不良、食慾下降等狀況,建議應增強體內水濕代謝功能。飲食方面可選擇健脾祛濕的食材,如山藥、白扁豆、薏苡仁、茯苓等,並避免油膩厚味及冰冷食物。

延伸閱讀 : 每天運動5分鐘就能瘦!營養師破解5正確觀念,有氧健身這樣搭配

中醫建議夏季養生湯品

Valeria Boltneva@pexels

夏季調理要從內做起,不僅需時刻觀察自身健康狀態與不適反應,更得精準掌握症狀,對症下藥。在日常食補上,可挑選有助除濕消水腫的薏苡仁、赤小豆;能益氣健脾的山藥、紅棗;富含蛋白質、利於溫補的排骨,以達到清熱、潤胃效果。以下為中醫師推薦的養生湯品菜單:

【赤小豆薏苡仁排骨湯】

準備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山藥200克、紅棗些許、排骨400克。

作法:

1.   排骨用熱水燙煮一下,撈起後用清水洗淨。

2.   鍋中重新倒入清水,將處理好的排骨、所有藥材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將山藥及排骨煮軟,關火前加入些許鹽巴調味即可。

溫馨提醒:薏苡仁性偏涼,雖能祛濕利水,但體質偏寒者應慎用。若有慢性疾病、孕婦或特殊體質者,建議服用此類食療前,先諮詢中醫師。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加入好友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