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富邦美術館與美國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共同策劃的年度大展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於近日展開。當中,莫內(Claude Monet)的代表作《睡蓮》(Water Lilies, 1908),也首度來台。伍斯特美術館的館長 Matthias Waschek(馬提亞斯.瓦謝克)特別接受我們的專訪,分享更多這次必看的作品亮點。
美國伍斯特美術館是什麼?
Source: Kenneth C. Zirkel wikipedia
作為美國最早成立的美術館之一,伍斯特美術館創立於 1896 年。2012 年,Matthias Waschek(馬提亞斯.瓦謝克,以下簡稱:瓦謝克)接下館長一職,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策展主題強調文化之間的對話與連結,「我們致力於購買世界上傑出的藝術品。對於一個這麼小的城市(伍斯特,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中部)來說,能擁有許多重要的館藏,是相當具有高度水準的。」
Source: Worcester Art Museum
中型的、高品質的、平易近人的,是瓦謝克對伍斯特美術館的精準形容,「這間美術館和其他美術館最大的不同,是高度策展化的收藏。也許我們的作品數量比不過別人,但我們非常重視藝術教學,館內有三分之一的空間是專門用於藝術教室。其他博物館也有類似的空間,但規模不像我們這麼大。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定位與價值。」瓦謝克說道。
館長分享《睡蓮》的迷人處
Source: Fubon Art Museum
美國伍斯特美術館以「印象派」為策展主題,一口氣帶來 38 位藝術家、52 件藝術原作抵台,盛況空前。當中,莫內的《睡蓮》成為這次必看的亮點。瓦謝克認為:「《睡蓮》的迷人之處,在於它能引人入夢(make people dream)。你不會看不懂他想要表達的畫面與寓意。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構圖裡面,那些鬆散的線條,有點像書法。」
Source: Fubon Art Museum
這幅《睡蓮》為莫內晚年的作品,亦是他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更成為印象派繪畫的經典代表。晚年的莫內,飽受白內障的困擾,這也為他的作品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和光影表現。瓦謝克表示:「我想這也是它過了百年後,仍被大家喜愛的原因之一。你會從中感受到某種連結,勾起觀賞者的情感與共鳴,這也是我們期許展覽可以做到的事。」
「這是一場關於『連結』的展覽,相信大家會愛上每件作品。」—— 瓦謝克
瓦謝克私心最愛的作品是它
Source: Fubon Art Museum
談到最喜歡的畫作,瓦謝克透露是洛維斯·科林特(Lovis Corinth)的《鏡子前》(The Mirror, 1912)。畫面中,一位女子正在梳理頭髮,另一位男士正在觀察或參與其中。人物的構圖隨著近到遠,越來越模糊。「這位藝術家中風了,導致無法再像以前那樣精確地繪畫。儘管有這樣的殘疾,他仍有想要創作的渴望,你可以在那幅畫中看到這種渴望。」
Source: Fubon Art Museum
瓦謝克接著說道:「畫面中的男子是藝術家本人,而正對著鏡子準備參加社交活動的女人是他的妻子。你可以從他的畫作中看到,他在繪畫的過程,正在跟自己的病痛搏鬥。我想這就是這幅畫最迷人的地方,畫到越後面,你會發現,畫面那種無法畫出來的狀態,那一種掙扎。這是一幅了不起的畫作,展現了一種想要賦予某樣東西輪廓的鬥爭。」
館長談現今美術館的重要性
Source: Fubon Art Museum
「過去十年來,藝術產業發生劇烈的變動。首先,是社群媒體在這段短時間內的爆炸性成長。當前的博物館或是美術館,與過去的角色完全不同。但社群平台與網路的興起,不會改變美術館的存在的意義。我舉個例子,就像現在串流音樂平台很流行,對吧?但人們不會因此不去看演唱會,對吧!」瓦謝克說道。
Source: Fubon Art Museum
「我堅信博物館應該是、一直都是 ——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者,也是與更廣大世界、歷史與創意思考的連結者。它讓我們與那些不熟悉,但因其創造力而尊敬的文化相連結。我認為,這不再是『他者化』,不再是『你跟我不一樣,那是你們的藝術』。」最後,瓦謝克為這次訪談做了結尾:「相信大家能在這次的展覽中意識到,每一件作品都值得被愛。」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展期|即日起至 9 月 29 日
時間|11:00 至 18:00(週二休館)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 79 號(富邦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