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往往都有時常洗頭的習慣,為了保持頭部的舒爽清潔,洗澡沒洗頭好像會覺得怪怪的,除了高溫炎熱的春夏,即使是在氣溫較低的冬天也不例外。不過在傳統民俗中,有些日子或是身體狀態,其實不太適合洗頭,否則容易生病或招來厄運,不可不慎。以下就來看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的解析。
洗頭禁忌1:半夜不能洗頭
source:unsplash
在傳統民俗上認為半夜尤其是是「陰氣最重」的時間,尤其是子時(晚上11點至凌晨1點)之後,這時候洗頭容易沖散陽氣,使人身體變虛,也容易招來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最好別在半夜洗頭。此外,晚間洗頭若未徹底吹乾,可能引發頭痛或感冒,因此老一輩常叮囑「天黑後別洗頭」,尤其是留長頭髮的女性更要避免。
洗頭禁忌2:坐月子不能洗頭
source:unsplash
在傳統習俗中,產婦在「坐月子」期間(約產後30天)被認為身體虛弱、元氣損傷最大的時期。此時洗頭容易使毛孔張開,若未立即吹乾或遇風,恐導致「風寒入體」,進而引發頭痛、關節痠痛,甚至留下「月子病」等後遺症。即便現代醫學並不一定認同這樣的說法,在傳統民俗上仍有不少人會遵循此禁忌,或選擇用乾洗、溫水快速洗頭並馬上吹乾來折衷處理。
洗頭禁忌3: 初一、十五不洗頭
source:unsplash
農曆初一、十五是傳統上轉運、敬拜神明、祖先的重要日子,應該保持身體狀態和諧與尊重。因此,有人忌諱在這兩天洗頭,認為會「洗掉運氣」或影響新月與滿月所帶來的能量轉換。雖然這種禁忌不是每個地區都有,但對注重風水與命理的人而言,這仍是一項值得注意的細節。
洗頭禁忌4:喪事期間不洗頭
source:unsplash
依傳統禮俗喪服期間(尤其是「守喪」頭七到百日內),家人應表達哀悼之情,避免打扮或清潔過度,象徵「哀而不修邊幅」。除了不能剪頭髮,也最好不要洗頭,否則會被視為對逝者不敬,甚至可能被視為想早日「洗去」哀傷,可能會被視為不太孝順,不夠緬懷先人。因此不少人會暫停洗頭數日,或僅以溫水簡單沖洗,直到過了頭七或百日後才恢復正常習慣。
洗頭禁忌5: 洗頭忌邊洗邊梳
source:unsplash
傳統民俗上也認為在洗頭的同時用梳子梳頭,可能會「把運氣梳掉」或「梳出霉運」,因為認為頭部是人的「靈氣之源」,過度洗頭可能會容易導致能量流失,若再加上梳頭,會導致氣場不穩,甚至影響財運與人緣。因此一些長輩會建議洗頭前或洗完後再梳頭,同時進行恐怕會變得很衰。
洗頭禁忌6:農曆七月不洗頭
source:unsplash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在此期間鬼門開,陰間鬼魂返回陽間遊走,因此禁忌也更多了,上述提到夜晚洗頭,水氣與陰氣交融,容易吸引靈體附身,尤其是在陰涼、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更是忌諱。這種情況在農曆七月的半夜要更加格外小心,所以長輩常叮囑不要洗頭,以免招惹不好的東西,以免造成運勢受損。
洗頭禁忌7:強風雷雨天不洗頭
source:unsplash
傳統中認為雷雨天氣時天氣變化劇烈,風濕之氣重,若在此時洗頭,頭部毛孔張開,容易受寒、風濕入侵,導致頭痛、關節疼痛等病痛。尤其是長輩會強調「風從頭進,病從口入」,洗頭後未吹乾又遇上大風或雷雨,甚至可能引起偏頭痛、神經痛等慢性病。也有說法認為雷雨天陰陽之氣劇烈變化,洗頭會沖散個人磁場或招惹不潔之氣,因此許多人會避開此類天氣洗頭,寧可等天氣轉穩再清潔。
洗頭禁忌8:過年不洗頭
source:unsplash
在傳桶習俗中,農曆新年初一象徵一年的開始,講究吉利與好運的開端。「頭」與「發(髮)」諧音「發(財)」,因此洗頭有「洗去財運」或「洗掉好運」之意,特別是在初一這天忌諱洗頭、洗澡、打掃等行為。會有這項禁忌源於對財運與福氣的重視,希望新年不動「發財」之象。而初二是水神生日,所以這一天也不建議洗頭,最好到初三以後運勢比較不會受到影響。
民間習俗,請勿迷信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