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洗頭是為了保持頭部的舒爽清潔,除了高溫炎熱的夏天,即使是在氣溫較低的冬天也不例外。不過在傳統民俗中,有些是身體狀態,其實不太適合洗頭,否則容易生病或招來厄運,不可不慎。以下在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建議,列出常見的「不宜洗頭狀態」。
不宜洗頭狀態1:懷孕應減少次數
source:unsplash
孕晚期行動不便,加上氣血偏虛,洗頭若著涼容易引發頭痛、感冒,甚至可能刺激子宮收縮,影響胎氣。從民俗角度看,孕婦元神不穩,最忌「寒濕從頭入」,一旦洗頭不慎受風,就可能導致產前不適或運勢低迷。建議選擇中午前陽氣旺盛時段洗頭,並立即吹乾,避免在陰雨天或深夜進行清潔,以保母子平安。
不宜洗頭狀態2:坐月子期間
source:unsplash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約產後30天)身體虛弱,元氣損傷最大的時期。產婦需避免洗頭,以防風寒入體,引起頭風、偏頭痛、關節痛等症狀。此時洗頭容易使毛孔張開,若未立即吹乾或遇風寒,恐導致「風寒入體」,進而引發頭痛、關節痠痛等病症。
不宜洗頭狀態3:喝酒後
source:unsplash
酒後血管擴張,體表溫度偏高,若此時洗頭容易使冷氣從毛孔入侵,導致頭痛,而且酒後若走路不太穩,容易在施華的浴室跌倒、發生意外。且這時神智不清,氣場鬆動,是最容易招陰、耗陽之時,尤其在夜間洗頭,更會「洗去神氣」,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運勢下滑。建議等身體酒精代謝完畢、氣息穩定後再洗頭,才能避免損害健康與元神。
不宜洗頭狀態4:感冒初癒
source:unsplash
感冒過後,表面雖好轉,體內正氣卻仍未全復。此時洗頭恐讓水氣寒氣從頭頂「風府」、「百會」穴侵入,導致復發。從民俗角度來看,大病初癒時人的氣場最虛,若頭部受寒或未完全乾燥,容易吸附陰濁之氣,導致病情反覆或精神恍惚。建議等完全康復後再洗頭,或改用乾洗、擦拭方式維持清潔。
不宜洗頭狀態5:經期期間減少次數
source:unsplash
在健康保健上月經來潮時,女性氣血偏弱,洗頭會使頭皮毛孔受寒,如果是時常經痛或經期失調的情況下,建議少洗頭。在傳統觀念中,月經期是氣場正弱,若於此時洗頭,尤其夜間,可能導致「寒濁從頭入」。建議避開前三天,若須洗頭,應選擇中午陽氣旺時,並用熱水迅速清洗、徹底吹乾。
不宜洗頭狀態6:剛動完手術
source:unsplash
手術後元氣大傷,身體尚在復原期,身體活動可能也不太方便,此時洗頭易導致寒氣入侵,引起頭痛或感冒。在民俗中,術後人體被視為「氣口未閉」,若夜間洗頭,恐引陰濁氣入體,造成運勢下滑或病情復發。如果真的想清潔,最好選擇白天陽氣旺盛時,最好有人在側協助,以保安全。
不宜洗頭狀態7:失眠
source:unsplash
在傳統民俗上來看,失眠的人陽氣本就不足,若在深夜洗頭更可能擾亂氣血流動,加重失眠。「頭為陽氣所聚之處」,半夜洗頭容易招致陰氣,形成心神不寧。若白天無暇洗頭,建議最在晚飯前洗完,並可以加上溫水泡腳,有助收斂浮散的陽氣,穩定睡眠。
不宜洗頭狀態8:經常頭痛
source:unsplash
頭痛體質者常因頭皮遇冷引發症狀,洗頭後未乾便吹風、睡覺,易導致頭風反覆。民俗說法中認為「頭為靈門」,不可讓陰濕之氣長驅直入,否則輕則頭暈重則神亂。建議使用偏溫熱的水洗頭,洗前可先溫敷後腦,洗後馬上用熱風吹乾,搭配溫熱食物溫補陽氣,減少頭痛發作,也有助穩定氣場與精神狀態。
民間習俗,請勿迷信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