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7 個關於 #拖延 的文章
人對於「完美」的執念,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這可能為我們帶來痛苦⋯⋯但請記得,自己才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永遠有你,為最棒的自己拍手鼓勵!
《告別拖延腦》書中,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表示拖延的原因是「大腦警醒度」不平衡而非一種性格,更針對不同類型的「拖延腦」規劃了簡單的小實驗,讓我們一起以行動改變大腦的思維、進而告別拖延!
事情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匆忙地在最後時間去完成,明知道繼續「拖」下去,事情也不會解決,但就是沒有動力去做,「拖延症」幾乎已經成了現代人最常犯的毛病,今回帶你來看你的拖延症嚴重到什麼程度了!
「被動式攻擊」說來有趣,雖然不會受到它的正面衝擊,卻能從回應中感受道滿滿惡意。被動式攻擊常見的症狀有:生氣也不說、愛遲到、副黑愛批評等等。面對被動式攻擊,我們該怎麼應對呢?請看 Bella 完整解析!
很多人不善於管理時間,經常因為工作沒有按計劃進行而感到莫大的壓力,專注力也因此變低,可能導致其他計劃好的工作被拖延,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過去一個禮拜,你是否有躺在床上看手機或看劇「捨不得睡」的經驗?拖著拖著,不知不覺就過了凌晨兩點,然後告訴自己還有五個小時可以睡,隔天卻睏到不行。偶爾算正常,太頻繁就要注意這樣的「報復性睡前拖延症」──到頭來報復到自己身上。讓儂編替你解惑這到底算什麼「症」,怎麼樣才算中標,拖延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又有哪 5 個方法可以解決,祝大家永遠睡飽飽啦。
該做的事情就擺在那邊,但就是完全不想去做,從學生時期開始,每當期中考前要念書,就會開始不自覺的整理起書桌、距離交報告的期限只剩下幾個小時,卻還是決定先去追劇,明明內心有劇烈的罪惡感,很難去享受原本覺得開心的事情,卻還是不想去做,其實拖延症是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並不是覺得這件事情不重要,反而可能是覺得很重要,但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完美,達不到自己心裡所期待的標準,才選擇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