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7 個關於 #工作能力 的文章
人們犯的最大錯誤之一是,以為好表現(工作成績)就足以讓人取得權力、升遷無礙。因此只是坐等機會,而不去有效經營自己的職場生涯。如果你想開闢一條通往權力之路,就不可以再認為工作表現好已經足夠。
從上班族的立場來看,不一定非要唸研究所不可,研究所是想去的人去的地方,但不是必須的,但是漸漸有許多上班族會煩惱要不要考研究所。有人為了唸研究所而辭去工作,因為像唸法學院或MBA,需要在平日上一整天的課,或者是去留學,他們可能是打算轉行到學界或法律界,為了自己的目標離開工作崗位,進行大膽的投資。
「這位就不繼續談了,請幫忙再找過 candidate(候選人)吧!」 「能了解不安排面談的原因嗎?」看著學經歷都很符合徵才條件的人選資料,我好奇地詢問主管。 「沒有啦,私下透過人脈知道他一些情況,我想或許不適合團隊……」說完後,主管又給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合作久了大概懂意思,也就不再追問。
許多人在過完年、領完年終後就興起轉職的念頭,但是想到轉職就有許多事情要擔心:想要換跑道但沒有相關經驗、不曉得哪個產業有前景、想要進修但不知道該選什麼領域⋯⋯考慮到了最後,還是決定領完年終乖乖上班。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在職場上恐怕都會有一段「什麼都要學、什麼都樂意學」的階段,除了想展現積極性,也想和同事培養良好關係,因此經常協助周遭人完成非自身職務的工作。但時間一久,若還維持者什麼都做的模式,此時也許就要思考:不是自己職責的雜事要接嗎?
職場上,不擅表達常被貼上工作能力差的標籤,但是懂得摘要卻能讓大家都聽你說,《摘要力:刪掉9成重點,比別人強10倍的表達力》中日本溝通大師便提供我們一種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新思維,讓你在職場溝通上無往不利!
步入職場後,如何找到時間精進自己?除了下班後閱讀、假日進修,也許可以試試在「會議中」精進自己?這並不意味著要我行我素在上班的會議時間中不顧他人看自己的書、上自己的線上課,而是可以在會議中透過「專心聆聽」向他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