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79 個關於 #建築 的文章
不同於城市的脈絡,在坐擁豐富山林的台灣生態中,有許多建築悄悄地拔地而起,成為台灣的另一幅景緻。從座落於新竹陽明交大校區落羽松湖畔的秘境小橋「橋繭」、全台海拔最高車站「祝山車站」、南投全新秘境「台電萬大電廠」,再到美國建築大師獎肯定的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都是絕美的山林建築,結合自然與空間的形塑,再次感受台灣之美。
作為日本建築大師,亦是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於近日迎來全新作品:當代藝術畫廊 Ichion Contemporary。座落於寸土寸金的大阪市,透過超狹窄的空間,形塑城市微型美術館。承襲建築師擅長的清水混凝土風格,在僅有 3 公尺的寬度裡,規劃地上 5 層、地下 1 層。打破大尺度的美術館空間形式,為城市揉入新可能。
告別過去我們認定的學校宿舍樣貌,由「原典建築師事務所」操刀設計的台中「東海大學學生宿」,嘗試以群組式空間架構創造出「家」的氛圍,破除校園與都市之間隔閡,運用架高綠廊縫合高低落差,銜接都市與校園空間,耗時六年設計及施工,落成後被譽為「全台最美宿舍」,更獲得 2024 國家建築金獎「公共建設優質獎首獎」。
籌備近十年,由「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主導設計的「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將於今年 4 月 25 日正式開館。從 2015 年進入設計階段,再到 2025 年宣布開幕,讓坐落於鶯歌的新建築,成為全新的指標性地標,更獲得美國權威建築雜誌肯定。逾三千根的圓柱狀鋁管,高低錯置排列於立面,轉譯蘆葦搖曳身姿,格外詩意。
作為台灣指標性複合式購物空間,UR LIVING 憑藉獨到的設計美學與選物陳設,於去年打造台北「光復店」、台中「大隆店」後,集團版圖再延伸至宜蘭礁溪,打造全新美學空間「UR COZY」,承襲品牌的美學脈絡,透過六層樓設計,形塑新的商業型空間可能,大面積的留白極簡建築,環繞於綠意盎然的樹林中,湧上一抹沉穩與寧靜氛圍。
作為當代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負建築大師」隈研吾擅長使用自然與在地材質,將環境和諧融合於設計中,強調人、自然、建築之間的和諧關係,在台灣迎來許多首座新類別的建築,包括:第一座美術館「勤美術館」、第一座教堂「柳原教會」,第一座校園「逢甲大學共善樓」等,以下是隈研吾在台最新五大建築。
繼南紡後,台南將在迎來第二間「誠品」了!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獨棟大店,就選在近期話題度頗高的碳佐麻里園區附近。一進入店內,映入眼簾的8米寬景觀大步梯,搭配上店內挑高10米雙層書店,將南台灣暖陽引進室內。這棟兼具永續和美學的建築還沒開幕,就已獲「TAC世界設計大獎商業概念獎」首獎肯定。
座落於台中西區英才路上,靜靜地長出一座清水混泥土建築。在高達四層樓的立面量體上,因其內凹圓球的缺口設計,成為台灣中部極具吸睛的街景之一。在建築師毛森江的打造下,選在面寬二十公尺的喧囂路邊旁,打造極具寧靜的轉角,大量的幾何切割,成為另一種建築語彙,為這座城市染上詩意,待你細細感受其魅力。
近年時常出入威尼斯影展的美國導演布萊迪柯貝特,全新作品《粗獷派建築師》不但讓他拿下去年威尼斯影展銀獅獎,更在金球獎拿下三大獎。本片講述匈牙利猶太建築師逃過納粹大屠殺,前往美國打拼的奮鬥之路,融入了大時代的歷史背景、出色的人物刻畫,和戰火下顛沛流離的家庭故事,非常引人入勝。
位於台北中正區的街道上,緩緩地形塑一座明亮「藍色」建築體。它的前身是逾五十年的商業大樓建築,在英國建築師事務所 Spheron Architects 的策劃下,將老舊立面賦予全新的建築語彙,改造成一座結合「藝術」與「飯店」的複合式空間:正旅館藍 The Blue by Just 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