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打卡新景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箱6位大師鉅作,時尚攝影、超現實主義傳奇人物Man Ray真跡台北登場

台北車站打卡新景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箱6位大師鉅作,時尚攝影、超現實主義傳奇人物Man Ray真跡台北登場

  • #曼雷
  • #攝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大師
  • #鉅作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月25試營運,在4月份清明連假迎來許多人潮,這是繼北美館之後,台北又多了一個文化重鎮,此次展出「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開箱6位攝影大師經典鉅作,現場更將古蹟變成博物館,細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前世今生,還有將近600幅珍稀臺灣影像曝光,引起千萬粉絲朝聖。

延伸閱讀:把藝術館買回家!「北美館」化身純白餐盤,餐桌放的不是食物而是藝術!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前身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原本是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古樸外型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現經由台灣美術館一手營運和策劃,將典藏超過萬件攝影作品,原始建築是二戰期間台灣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東方傳統式樣攢尖頂的塔樓是最大特色,改建之後正式成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全建築洋溢著歷久彌新的古典氣息。

延伸閱讀:屏東80年古蹟級「驛前大和旅社」變身時髦咖啡廳!不刻意翻新只為保留歷史的痕跡!

  

從灰塵廢屑到人生移動軌跡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頭號作品是「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灰塵滋生〉,曼雷在美國出生,於法國大放異彩,以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提倡者杜象工作室,蓋在玻璃上的灰塵作為主體,在巴黎的《文學》雜誌發表時被稱作「從飛機望出去的視野」。同時期的曼雷再次以俯瞰視角拍攝砂礫上的煙蒂、火柴和紙屑等廢棄物,打造出〈「橫渡大西洋」拼貼〉,畫面彷彿將1921年帶著灰塵照的雷曼從美國紐約跨越大西洋到歐洲的移動軌跡娓娓道來,他說「與其拍攝一個東西,不如拍攝一個意念;與其拍攝一個意念,不如拍攝一個夢幻。」,勇於探索、尋找快樂和自由的精神也為後人開啟了大門,曼雷所研發的中途曝光和實物投影法等技巧深刻地影響二十世紀的藝術創作,本人同時也是極具聲望的時裝與肖像攝影師,是本次參展最和時尚有連結的大師。

美國紀實攝影大師渥克艾凡斯曾發表著名影集《美國影像》,提出的「紀錄風格」深遠影響世人,〈孩童之墓〉則是反映出美國中西部農民的日常,荒野的簡陋凸顯大乾旱的艱困,蕭瑟荒涼的景色對比曼雷的灰塵照可以說是相互輝映。

延伸閱讀:Dior翻拍《魔戒》?高級訂製服不做秀,拍電影給你看!樹精、美人魚、仙境跟衣服一樣的迷人

  

戰爭帶給人們的影響

日本攝影大師東松照明〈核爆後融解變形的啤酒瓶,1945長崎〉與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等人一樣被視為日本戰後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師,作品總能代表整個日本戰後攝影的發展狀況,這次則是從小物體放大了歷史事件的龐大威力,從一隻小小酒瓶的扭曲形體,表現核彈爆炸的衝擊,同時也隱喻核災對於日本的影響。

藝術女作家蘇菲希斯黛雨貝照片關注戰爭對人類的影響,不以美國為主體反而從中東角度看世界,〈因灰塵滋生而起〉則是深受曼雷〈灰塵滋生〉啟發,從高空捕捉戰後的科威特沙漠地景,補獲1990年代戰地攝影的瞬間,同時延續了曼雷大師超現實主義的風格。

  

藝術帶給人們的溫度

加拿大攝影師羅伯伯利是地景和自然景觀的大師級攝影師,作品總能犀利點出社會問題,鏡頭下的〈紐約羅徹斯特柯達園區第 64 號和 69 號建築爆破實況 #1,2007 年10 月 6 日〉捕捉柯達底片工廠拆除現場,爆炸瞬間揚起的漫天粉塵,當時在底片公司的人們紛紛手拿數位設備拍攝下這樣壯闊的景象,這樣的景象也諷刺地見證攝影產業的快速變遷,就像智慧型手機的演化一般回不去了。

同樣來自加拿大的史考特麥克法蘭德同樣擅長景觀和自然攝影,善用電腦製作讓畫面呈現特殊風貌,在《清潔鏡頭》系列作品,以重複曝光的方式記錄自己用T恤擦拭鏡頭的粗獷行為,繽紛新穎的色彩點燃了相機潔癖者的敏感神經,但也就是這樣的癖好讓藝術作品增添了人味和溫度,令觀眾玩味十足。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營業時間 : 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1800,星期一休館

source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加入好友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