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一座建築、一間飯店,在城市裡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位於台北中正區的街道上,緩緩地形塑一座明亮「藍色」建築體。它的前身是逾五十年的商業大樓建築,在英國建築師事務所 Spheron Architects 的策劃下,將老舊立面賦予全新的建築語彙,改造成一座結合「藝術」與「飯店」的複合式空間:正旅館藍 The Blue by Just Inn。
- 改造五十年老建築
- 建築師蘇子崴設計
- 以克萊因藍為啟發
- 結合藝術居住體驗
- 獲國外建築獎肯定
台北「正旅館藍」:改造五十年老建築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創立於 1970 年,正旅館藍的前身是一座保險公司的商業辦公大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建築成為不可或缺的台北街廓風景之一,亦是許多人的記憶。在正旅館 Just Inn 飯店進駐下,嘗試改造這座逾五十年的老宅。不同於傳統飯店的定位,「正旅館藍」揉入更多藝術空間,將公共空間開放出來,改造老建築之餘,同時也活化了整體社區及立面街景。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延伸閱讀:東京地標「中銀膠囊塔」正式拆除!黑川紀章半世紀建築落幕,全新「鉑爾曼酒店」預計 2027 年開幕
台北「正旅館藍」:建築師蘇子崴設計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設計上,「正旅館藍」找來英國建築師事務所 Spheron Architects,在建築師蘇子崴(Tszwai So)的策劃下,透過極具鮮明的「藍色」,為這座歷史建築染上一抹嶄新的視覺氛圍。與其給予過多的裝飾立面與外觀設計,建築師選用「顏料」快速更改我們對老舊街景的視覺疲勞,在得到注意力的同時,也透過機能空間的調整,邀請所有人靠近。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台北「正旅館藍」:以克萊因藍為啟發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在既有的結構限制下,建築師蘇子崴以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其聞名的「克萊因藍」作為啟發,以及台灣特有種「台灣藍鵲」為靈感,從外觀立面到室內空間,將顏料一氣呵成包裹於整個建築,並強化完整性,在 10 層的樓高及地下室裡,規劃 56 間客房,從一樓的金屬感接待空間、回收再利用的鋼製樓梯、再到藍白色調的睡眠空間,每一處都充滿驚喜,形塑具有詩意的空間。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延伸閱讀: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打造「逢甲大學共善樓」:台灣首座負建築學校、預計2025年完工,五大亮點一次看
台北「正旅館藍」:結合藝術居住體驗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正旅館藍」另一個空間亮點,莫過於藝術空間,大廳一樓除了是接待區,還是藝術展示空間,首期裝置展覽展示了來自全球 50 多位藝術家、建築師與思想家的創作,包括:荷蘭建築師 Francine Houben、英國藝術家 Wolfgang Buttress,以及南非建築師 Jo Noero 等,創造一個能激發情感和啟發創造力的空間,拉長旅客待在飯店的時間。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台北「正旅館藍」:獲國外建築獎肯定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藉由藝術、建築設計以及與當地文化的深度結合,「正旅館藍」獲得國外多項肯定,包括:美國建築師學會(AIA)優異獎、英國建築大獎 Dezeen Awards 的永續及革新獎項,以及世界建築獎最佳酒店建築優異獎等。在重新定義飯店空間之餘,也為台北街廓帶來更多耐人尋味的建築語彙,兼具故事性、啟發性及情感共鳴的飯店及藝術場域。
Source: The Blue by Just Inn
延伸閱讀:外媒盛讚!新竹全新地標「橋繭」緊鄰落羽松湖畔,台灣新銳建築師郭恩愷打造,5 大亮點一次看
【正旅館 藍 The Blue by Just Inn】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館前路 22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