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難用好不好看來形容《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前半小時看起來像是一個「才華洋溢的禮服裁縫師黑白亂撩妹,結果妹子看他風度翩翩很有才華認真的男人最帥,結果情不自禁愛著愛著就永遠」的故事,但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當然沒那麼愚蠢。
劇情很簡單,基本上就是一男一女的愛情故事再加上一個姊姊,套一句每次看都想翻白眼卻很常看到的話「這部片格局很小」(到底是那部片格局小,還是講這話的人格局小,I don't know),小歸小,PTA就有本事把全片拍的行雲流水,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談得簡潔又深刻,PTA的導演入圍實至名歸。
再套一個現在很流行的電影連連看概念,《霓裳魅影》就是PTA版的《控制》(Gone Girl),或者說《控制》的反向,它不是外顯的《控制》,而是不斷往內生長的《控制》,也讓我想到了《惡女馬克白》(Lady Macbeth),但一樣不是走一個外顯的復仇的路線,應該說,在表面的復仇底下,藏著什麼樣的情感?
其實任何的親密關係都少不了權力控制,誰強勢誰弱勢,或者說你逼我就找機會逼回去,玩啊玩的,最後到底是愛還是賭一口氣,其實也都分不清了。
女主角Alma在第一次大吵的時候說道「你不要再玩那些小姐謝謝、先生你好的(虛偽的)遊戲!」結果呢?Alma被逼的要玩就玩大的,玩到自己的愛人Reynolds Woodcock也一頭栽進去。
你說主角真的是禮服裁縫師Reynolds Woodcock嗎?看到後來,不管是這部片,或是這部片子裡兩個人的關係,或是我個人的投射,Alma才是主角中的主角。
話說回來,這部片談的東西並不稀奇,相較於它談的東西,我更佩服PTA的執導能力。
就拿配樂來說好了,乍聽之下非常優美,但到了後來配樂已經滿啊滿的漫出來了,覺得太多,煩了,厭了。咦?這不就是這部片想談的狀態嗎?
又,這次《霓裳魅影》由PTA自己掌鏡擔任攝影師,整部片到後來幾乎只有內景,而且大多是特寫或是半身中景,越到後頭壓迫感越重。咦?這不也是兩個人後期想呈現的狀態嗎?
所以說,這部片看點在於一個控制狂導演來拍對於工作控制、對於親密關係也想控制的控制狂男主角遇到不受控的女主角一控反被一控控的故事。
這不會是PTA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值得一看的,我甚至想把奧斯卡最佳導演頒給PTA而非《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的Guillermo del Tor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