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金曲獎,一共有 23,486 件作品報名參賽,其中有 1,648 張專輯、291 家單位報名。在今年的入圍名單中,出現一個較陌生的名字:張淦勛(Giyu Tjuljaviya)。他憑著首張族語創作專輯《雲就要翻過山》,一口氣入圍五項大獎,包括:最佳作詞人獎、最佳新人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以及年度專輯獎,被譽為是「最強新人」之一。趁著金曲獎前夕,張淦勛抽空接受我們的專訪。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是誰?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生長於台東市,張淦勛於去年,以自己的排灣名字:Giyu Tjuljaviya,發行首張族語創作專輯《雲就要翻過山》。頂著藥理學碩士學歷,在出社會後,擔任藥師之餘,也不忘創作音樂。來自大武鄉大鳥部落的他,形容自己是「都市原住民」,但長久以來心底無以名狀的愧疚感,令他歷經找回族名 “Giyu Tjuljaviya ” ,並思考這個名字之於他的意義。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來自大武鄉大鳥部落的他,坦言一直都嘗試想回應內心的困惑與聲音,近年開始跟小學生一起學習族語為了想要以自己的語言唱歌,這個動機始於在街上聽到一首族語創作的流行歌:「當下那個語調像是撥去塵土般,喚醒我心中深處的某種鄉愁,我也開始思考,流行之於文化的力量。」張淦勛表示。
《雲就要翻過山》的製作故事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2020 年起,張淦勛開始踏上「尋找自我身份」的旅程,亦是創作《雲就要翻過山》專輯的起點。他一邊旅行,一邊找尋創作靈感,也開始學習族語,「我決定重拾起這既熟悉又陌生語言,在線上學族語、參加 Pasiwali(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寫下第一首族語歌,漸漸地更常往返於部落。最後,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了一張族語專輯。」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談起專輯《雲就要翻過山》的命名,張淦勛透露,有一天午後,在台東池上遇見「雲瀑」(當雲霧遇到山的阻擋,會因氣流和壓力的差異,產生往下的推力,使雲霧從像瀑布般傾瀉而下),才意識到就是這個名字了,「直到雲瀑朝我傾瀉而來時,才意識到,在他者眼裡的瞬間,其實是雲永無止盡的循環,而那是多少水氣的凝聚,要多少次回望,才能往前跨越的日常。」
「耐聽、耐聽、耐聽,是我想傳遞的專輯核心。」—— 張淦勛
寫給台東,也獻給所有聆聽者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張淦勛透露這張專輯籌備近四年,一共收錄六首族語曲目、四首中文曲目,專輯中的〈pasiwali〉,是改編自阿美族的民謠歌曲,也是張淦勛學習的第一首族語歌,「原曲是大調且帶有強烈的海岸氣息,所以改編時,刻意用小調和不同的吉他調弦法,拆解原本的旋律,並加入橄欖樹的部分歌詞,想像活躍於山林的排灣族,如何去表達一首海岸的歌。」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專輯中的〈北大武山〉,描寫的是都市原住民常見身份認同的困境,比起回家的困難,如何回應自己的另一個『名字』(Giyu Tjuljaviya),更是一條艱難而蜿蜒的路程。」張淦勛希望這張專輯,不單單只是獻給原住民,或是都市原住民,而是一張所有人都可以聆聽的專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屬於自己的曲風與唱腔。」
張淦勛最想得「最佳作詞人」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一口入圍五項金曲獎提名,張淦勛想要感謝的人很多。如果真的只能選一個獎帶回家,他希望能得到「最佳作詞人」。他說:「這張專輯,花了很多時間在『轉譯』。族語創作起先是以中文詞入曲,除了要翻譯成部落常用的口語說法,也需要重新賦予原本的詞曲更多元的生命與文學性,也因此讓填詞這件事,變得更加困難。」
Source: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
《雲就要翻過山》揭露的不只是張淦勛的身份故事,也透過他的歌曲,重新認識台灣之美。他造訪枋寮、通往南迴公路,將東海岸的風景,化為一首首唯美的詞句與旋律。張淦勛最後強調:「這絕對是一張值得反覆聆聽的專輯。製作時,我投入了大量時間與心力,以確保它的『耐聽度』。」
待你戴上耳機,細細地聆聽。
收聽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雲就要翻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