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立夏,夏日的暑氣與紫外線將更加明顯。熾熱陽光來襲,你的防曬配備準備好了嗎?除了物理性防曬衣著、帽子等單品,防老必備的「防曬乳」更不可缺席!但你的防曬乳真的挑對了嗎?坊間熱議的「Paraben防腐成分」你又了解多少?這次特別請教擁有超過20年生技與醫美保養品開發經驗的成分科學專家、現任台灣保養品牌「寵愛之名」副董事長兼研發長——周傑,為大家解答:防曬乳成分挑選6大觀念。
「Paraben成分」在防曬與保養品中的角色為何?
source : Tofros.com@pexels
近年來,消費者對成分篩選的意識越來越敏銳,不只期望保養品具備溫和與安全屬性,其中備受爭議的「Paraben防腐成分」,更是國際市場上使用最普遍、同時爭議也最多的議題之一。那麼,「Paraben」到底是什麼?它在美妝產品中扮演什麼角色?又為什麼全球都在關注?
source : Tara Winstead@pexels
周傑副董事長指出:「在防曬與保養品中,Paraben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微生物滋生、延長產品保存期限。根據2020年衛福部對化粧品防腐劑成分的使用規定,『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被明確禁止添加於三歲以下兒童尿布部位的非立即沖洗產品中。同年,帛琉亦在其海洋友善法規中全面禁止Paraben家族成分。這些政策加深了大眾對其潛在風險的關注。再者,由於消費者對保養品成分的風險敏感度通常高於對醫療品的容忍度,也使得保養市場對Paraben的接受度逐漸下降。」
「無Paraben」標示是否等於產品更安全?
source : 寵愛之名
從周傑副董事長的分析可知,Paraben作為維持產品功能性的成分,在某些配方中確實有其必要性。因此消費者在挑選產品、判斷成分時,應保持理性與客觀,而非盲目跟風市場趨勢。當然,Paraben確實存在致敏風險,這也讓許多人疑惑:「無添加Paraben」是否就等於產品更安全?周傑副董事長提醒:「『無Paraben』並不等於更安全,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應檢視成分整體的安全性、致敏性與穩定性相關評估報告。」
「植萃成分」是否真的安全?
source : FOX@pexels
許多消費者對成分篩選仍存在不少迷思,特別是「植物性」、「植萃」成分,經常與「溫和、安全」畫上等號,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周傑副董事長說明:「『植萃』雖然聽起來天然,但有些植物精油或萃取物的刺激性更高(例如柑橘精油會引發『光敏感』),導致更大的致敏風險。天然不等於溫和與安全,挑選時仍需重視成分組合與濃度。」
防曬中還有哪些「致敏成分」需留意?
source : Linda Prebreza@pexels
除了廣為人知的Paraben,防曬產品中的成分百百種,還有哪些常被忽略卻具刺激性的成分?周傑副董事長進一步補充:「除了應避免易致刺激的防腐劑與酒精外,其他常見的致敏成分還包括:維他命A類物質(如視黃醇)、水楊酸、苯甲酸類化合物、氯化鉀,以及香茅、檸檬草、薄荷等植物萃取物,也建議敏感性膚質者儘量避免使用。」
「物理性防曬」是否更溫和?
source : Kampus Production@pexels
許多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會傾向選擇標榜「物理性」的防曬產品,認為它們更溫和、友善敏感肌膚。確實,與化學性防曬相比,物理性防曬的刺激性較低,不過也有缺點需留意。周傑副董事長表示:「物理性防曬雖較為溫和,但容易產生悶痘、泛白問題,且對UVA的防護效果有時不如化學性防曬。因此選購時,仍應綜合考量產品的整體特性。」
「SPF、PA數值」是否代表越高越好?
source : Kaboompics.com@pexels
在選擇防曬品時,多數消費者會特別注意SPF與PA值,認為「數值越高防曬效果越好」。對此,周傑副董事長提出專業建議:「從防曬目的來看,SPF與PA值的確越高,防禦力越強。但實際使用時還需考量膚感問題,通常數值越高,質地可能越油膩、黏稠,進而降低使用意願。因此建議消費者依實際膚況與使用情境挑選合適產品。」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