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英國下議院以330票對275票通過《末期病患者(生命終結)法案》(Terminally Ill Adults[End of Life]Bill),為英格蘭(England)與威爾斯(Wales)的安樂死合法化鋪平道路。這是英國歷史性的一步,但同時引發了激烈的社會與政治辯論。本法案仍需經過更多審議與修訂,且僅在上下兩院批准後才可能成為「正式法律」。然而,雖立法尚未正式通過,其潛在的影響與倫理挑戰,已在社會各界間激起廣泛討論。以下,我們將用6點解析,帶你深讀正反聲浪背後的倫理考量。
延伸閱讀:你內心常感到孤獨嗎?美國心臟協會:與社會連結少、孤獨將對心血管和大腦產生危害,死亡風險增加近30%!
-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法案內容與相關措施
-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議會辯論的多元聲音
-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支持與反對的倫理考量
-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安寧療養」才是首要任務
-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末期病患的不同觀點
-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生命倫理的一場辯論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法案內容與相關措施
Source: Pexels
《末期病患者(生命終結)法案》規定,末期病患者在預期壽命不足六個月、經兩名醫生與高等法院法官批准後,可選擇接受安樂死。此舉旨在賦予患者「生命終結的選擇權」,並承諾採取全球最嚴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確認患者擁有心理能力、穩定意願以及不受脅迫。然而,部份議員仍對法案的保障措施持保留態度,擔憂其可能被濫用或對弱勢群體施壓。
延伸閱讀: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禮儀師!美女送行者親手納棺媽媽,才學會面對死亡!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議會辯論的多元聲音
Source: Pexels
在進行投票之前,英國下議院展開了超過四小時的激烈辯論。工黨議員金利德比特(Kim Leadbeater)強調現行法律的「殘酷現實」,讓病患無法「體面死亡」,認為改變已迫在眉睫;而反對者如工黨資深議員黛安娜阿博特(Diane Abbott)則表示,末期病患,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士、弱勢群體,可能會因為不想成為「家庭負擔」而選擇結束生命,這無非是一種潛在的「情感勒索」。
延伸閱讀:凱特王妃罹患癌症!如何進行身體檢查?解析6種遺傳性癌症史和癌症指數要這樣追蹤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支持與反對的倫理考量
Source: Pexels
支持者認為,安樂死法案可減輕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並維護個人選擇權,讓病患能夠「有尊嚴地死去」。相對地,反對者擔憂法律實施可能影響弱勢群體,並削弱臨終關懷的資源分配。此外,也有部份議員認為,醫療從業人員(例如:醫師、護理師)是否應「主動」提出安樂死選項需進一步討論,以避免此舉無意間對病患造成精神壓力,導致臨終病患認為自己必須選擇死亡才是「正確決定」。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安寧療養」才是首要任務
Source: Pexels
儘管法案獲得「二讀通過」,但多位醫學專家與議員仍認為,完善英國「安寧療養系統」才是政府的首要任務,而非急切地將安樂死合法化。據統計,目前英國約有四成醫院無法提供每日的專業安寧服務,且安寧系統的資金模式難以應對當前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支持與反對雙方一致認為,強化「臨終關懷」才能為生命末期的病患提供真正的選擇,讓他們可以不用擔心家庭經濟負擔、家人沒有時間照料等因素,無後顧之憂地決定「生命的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這些病患應有「真正的選擇權」,而不是將「協助自殺」視為唯一選項。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末期病患的不同觀點
Source: Pexels
英國《BBC》在議會投票前採訪了兩位末期病患,然而,他們對法案的立場卻持截然不同的態度。支持者如癌症患者伊麗絲伯恩斯(Elise Burns)讚揚法案將減輕患者及家人的痛苦;反對者如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尼克沃德(Nik Ward)則認為,安寧系統的改善才是當務之急,並擔心安樂死可能因資金與制度不足而加劇道德風險。
關於英國安樂死法案:生命倫理的一場辯論
Source: Pexels
《末期病患者(生命終結)法案》尚需面對上下議院的進一步審議,未來的修改與投票結果將決定其是否能最終成法。這場關於「尊嚴死亡」的辯論已不僅是法案內容的探討,更是對人類生命價值、醫療倫理與社會資源分配的深刻拷問。在立法推進之際,英國社會正共同尋求平衡生命選擇權與系統保障間的最佳解決方案。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