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21 個關於 #節氣 的文章
2023年3月21日進入「春分」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在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長短平均。這時候天氣總是忽熱忽冷,人們常常昨天熱到想吃冰、今天又冷到穿上羽絨衣,導致身體總是不時出現一些小狀況。另外這天剛好也是民俗上的天赦日,以下就來看看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的解析!
2023年3月6日進入「驚蟄」節氣,在這一天通常會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冬眠,也象徵春雷初響、萬物萌發的預兆,在這個節氣不僅有一些民俗養生事項需要注意,更是傳統上「打小人」的日子,以下就來看楊登嵙老師的解析!
2023年2月19日進入「雨水」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象徵新的一年雨水的到來,萬物開始滋養,同時也是大地回春的重要節點,俗話說「一場春雨一場暖」氣溫在此之後可能會有回升跡象。而這個時節也有一些民俗養生注意事項,以下是楊登嵙老師的建議。
2023年2月4日進入「立春」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代表冬天即將要結束,天地萬物開始展現生機。在這個一年的開始,也有一些民俗上的注意事項需要注意,以下就來看看楊登嵙老師的提醒!
2023年1月20日是小年夜,同時也是節氣來到「大寒」的日子,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最冷的節氣,有一些養生注意事項需要注意,以下就來整理楊登嵙老師的建議!
2023年1月5日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如果小寒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地步。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也特地提點一些注意事項!
2022年12月22日就要進入「冬至」了!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長黑夜愈短。這一天除了要吃湯圓之外,也有其他食物可以吃,還有一些開運小撇步,以下就來整理楊登嵙老師的解說!
2022年12月7日就是「大雪」節氣了,在這個時節萬物潛藏,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下功夫。從中醫角度來看,此時已經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這裡的進補並不是一般所說的隨便吃點營養價值高的補品,而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等方式來注意,我們就來看看在「大雪」有哪些民俗養生注意事項!
2022年11月22日節氣來到「小雪」,在這個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台灣地處南方,平地不太需要考慮下雪的問題,但是是需要注意保暖。另外也有一些開運養生禁忌需要注意!
2022年11月7日節氣來到「立冬」,代表著冬天已經來臨。在這天不只是在養生上進補的好時機,同時今年的立冬也撞上了2022年最後一天的天赦日與「女性專屬吉日」鳳凰日,以下就來看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