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半夜醒來,卻難以重新入睡的經驗,不妨參考專家給出的10 個小技巧,幫助自己重新培養睡意!你有經常在半夜醒來的經驗嗎?如果常在醒來的時候檢查現在是幾點鐘,你或許也犯了幫助重新睡眠的小失誤。
其實,晚上醒來幾次是正常的,半夜起床上 1~2 次廁所也在正常範圍內,因為大多數人都很容易再次入睡,甚至可能不記得自己有醒來過。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半夜醒來卻又難以入眠,可能就需要注意了。
美國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又稱梅奧醫院、梅約診所)患者安全長、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前主席坎南.拉馬爾(Kannan Ramar)表示, 如果這種情況在 3 個月內,每週至少發生 3 次,就很有可能是受到慢性失眠(chronic insomnia)所擾。
時常半夜醒來卻再也睡不著? 推薦 10 種幫助再次入睡的小技巧。
1. 試著微笑
如果時常半夜醒來且很難再次入睡,容易會有負面想法出現,比方說會覺得自己睡不好,明天的工作表現一定會很糟糕;隔天有重要會議,做不好還可能會丟掉工作,伴侶還可能離開自己⋯⋯因此陷入焦慮的循環當中。睡眠教練兼失眠治療師卡米拉.斯托達特(Camilla Stoddart)建議多微笑,「微笑會釋放血清素(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觸發副交感神經系統,」試著回想讓自己感到快樂或有成就感的事,避免想到睡不好可能帶來的後果,比較容易再次入睡。
延伸閱讀:晚上睡不好,竟然跟"被子的厚重"有關!美國睡眠期刊證實:蓋重被子可以降低失眠率,還能幫助分泌褪黑激素?
2. 緩解壓力
研究晝夜節律(生理時鐘)聞名的牛津大學布雷齊諾斯學院教授羅素.福斯特(Russell Foster)「大多數人沒有睡眠問題,但會有焦慮和壓力問題。」 而這些焦慮和壓力,會讓自己的腦袋忙著擔心而無法休息,福斯特建議在清醒時間多加從事緩解焦慮的行為,無論是正念、瑜伽,或是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
生理學家兼睡眠治療師的內麗娜.拉姆拉漢(Nerina Ramlakhan)表示,緩解壓力不代表逃避問題,而是去面對它,「不要把問題推開,不要否認自己因為人際關係、工作或其他事情而感到困擾;這些情緒如果沒有表達出來,往往就會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出現,導致作惡夢、難以入睡以及不容易持久睡眠。」
3. 考慮生理狀況
福斯特表示,隨著年齡增加,會愈來愈容易提高半夜醒來的次數,「晝夜節律的穩健性(robustness)會降低,」讓我們沒辦法像年輕時那樣一覺到天亮;促進尿液分泌的激素,也會隨年齡增加而有所變化,這也是為什麼年長者通常會半夜起床上廁所的原因之一。
「雌激素(oestrogen)和黃體酮(progesterone)可以促進睡眠,讓你的身體放鬆、減少焦慮,」福斯特指出,身體不斷變化的荷爾蒙會打亂生理時鐘,包括月經周期,所以也要將這些生理狀況納入考量,找出失眠原因。
延伸閱讀:睡不好,難怪瘦得比較慢!專家分享 5 個睡眠減肥 Tips:睡飽 7 小時等於慢跑 40 分鐘?
4. 維持健康習慣
拉姆拉漢認為,一個人的睡眠方式反應了平常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睡得更好,就必須生活得更好,」從早上開始,就需要為晚上的就寢做足準備,例如起床後半小時內吃完早餐以穩定血糖、不用咖啡、茶來代替正餐食物、確保喝足水分等。
《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也提到一些會干擾睡眠的興奮劑。例如,如果是對咖啡因比較敏感的人,要避免在下午 1 點後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茶、巧克力等);酒精則是每天不超過 1 杯,而且最好在睡前 2 小時喝完;另外,尼古丁也容易讓人失眠,建議戒菸或遠離二手菸。
5. 將腦中的想法寫下來
在睡前把正在煩惱或焦慮的事情寫下來,將腦海中的思緒轉移到紙上,就算只是寫下第二天的待辦事項也可以。你正在擔心的事情,在半夜 3 點的時候也無法立刻解決;所以與其煩惱到睡不著,不如把它寫下來,交給明天的自己解決。
6. 避免透過用藥解決失眠
福斯特指出,安眠藥雖然可以幫助入睡,但它也會讓早上更難起床,白天感到昏昏欲睡,雖然較新的安眠藥可能作用期間較短,但他還是建議至少要在起床的 4 小時前服用。
有些人會使用幫助入睡的褪黑激素,但他認為,這些藥物都應該由醫生來開處方,且不應該長期服用,「它不是半夜醒來的解答,」福斯特表示,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嘗試非藥物的改善方法都能有效解決睡眠問題。
7. 不要嘗試「等待」入睡
皇家布朗普頓和哈雷菲爾德醫院的睡眠醫學顧問阿蘭娜.海爾(Alanna Hare)說,人們最常犯的錯誤,是他們經常在半夜醒來後,只是安靜地躺在床上,等待重新進入睡眠,但是這種努力通常對難以入睡的人來說沒有效果。
拉馬爾建議,如果清醒的狀態已經達 25 分鐘以上,最好起床做一些平靜的活動來放鬆大腦,消除心中的不安和焦慮,例如伸展運動、呼吸練習,或是在昏暗光線下看書或雜誌,當開始覺得疲憊時,再重新回到床上,加深「床=放鬆、休息」的連結,而不是「床=焦慮、清醒」,提高睡著的機會。
8. 不要檢查時間、避免使用手機
睡眠治療師拉姆拉漢指出,當患者告訴她「我都會在半夜 2 點醒來」時,這就是問題所在,她表示,查看手機或時鐘,想知道醒來的時間是幾點,反而會造成要趕快入睡的焦慮,還可能會順便滑滑手機,被吸引去看影片或做其他事情。
拉姆拉漢指出正念應用程式或聽有聲讀物、podcast 都很有用,專注於身體掃描、冥想可以協助身體放鬆;聽說書頻道也不能只挑一些睡前故事,或是反覆聽同一種故事,因為你可能並沒有真的參與其中,而是繼續「努力」回到睡眠當中。
延伸閱讀:躺在床上卻難以入眠?睡前遠離螢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練習冥想有效改善睡眠品質!
9. 限制睡前飲食
盡量避免在睡前 2~3 小時喝任何飲品,減少半夜醒來上廁所的機會。如果晚上需要吃點零食,可以吃一分不會影響消化的食物,減少腸胃蠕動,比方說優格、麥片或吐司。
延伸閱讀:失眠都喝熱牛奶幫助入睡嗎?營養師推薦 3 種花草茶提升睡眠品質、緩解壓力,讓你平時心情更美麗!
10. 維持規律的睡眠時間
我們天生具有規律的晝夜節律,身體會自然告訴我們何時該醒來、何時入睡,所以如果睡覺時間不固定,就會打亂生理時鐘,讓入夜睡眠變得更加困難、影響睡眠品質;建議盡量在早上同一時間起床、晚上同一時間入睡。
原文出處:經理人
主圖來源:canva
更多內容:
Twitter 創辦人也做!成功 CEO 的生活習慣:除了 5 點起床,還洗冷水澡
「該繼續同一份工作嗎?」出現 5 個訊號,代表你可能該離職、出走了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