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運動後的營養優先選擇或不選擇什麼,可能正是達到目標的關鍵。這是因為運動後的營養有些特別的眉角,如果照著做,肌肉修復、生長和營養補充就有驚人的成效。運動後營養最重要的事情有二:時機、比例。
延伸閱讀:超慢跑風靡日本!3種居家有運動推薦,不出門也能輕鬆燃脂,「這運動」姿勢正確15秒就能瘦全身!
時機
時機很重要,是因為運動後,你的肌肉已經準備好接受燃料,啟動修復過程。盡量在運動後的一小時之內吃下你的運動後餐點,才能補充運動時耗盡的營養,把生長所需的東西交給身體,加快修復和復原過程,最終得到更有效的表現成果。如果你衝上車(或衝進淋浴間),沒時間吃完整的一餐,可以在那段時間裡吃些點心或蔬果昔,大餐稍後再吃。所以蛋白棒和蛋白粉才會那麼受歡迎,既方便又能有效地推動復原過程,不過水果那麼簡單的東西其實營養豐富,能提供有益的營養素,讓你撐到好好吃一餐。重點是做好準備,車上、健身用品袋或後背包裡備著零食,或準備在運動後容易迅速取得的地方。
延伸閱讀: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也許「胰島素抗阻」找上你,4大點帶你認識,放著不管小心糖胖症找上門!
比例
至於巨量營養素的比例,運動後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 5:1 的規畫最理想。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補充能量、電解質、水分和你運動時消耗的其他營養,蛋白質則有助於肌肉修復。
最辛苦的運動或比賽之後,每公斤體重分別吃下 1.67 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和那 1/5 的蛋白質。吃一點脂肪也有好處。運動後餐點裡,脂肪的攝取量應該是蛋白質的一半。
我們大部分人會用一餐正餐來補充運動後營養。可能是晨跑之後豐盛的午餐,或運動後健身之後的晚餐。好消息是,許多標準的植物性餐點非常接近 5:1 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所以設計餐點超簡單。例如墨西哥碗、沙拉、捲餅、義大利麵或穀物沙拉碗等等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加上一些優質蛋白質和脂肪,而這些主要都來自原型食物。
延伸閱讀:下背痛時,這5種傷腰運動千萬不要做:不做熱身是最常見的錯誤!
提升運動、加速復原的公式:3、4、5 原則
如果你對運動營養很陌生,很可能覺得難以招架。不過我們會把這拆解成可以遵行的步驟,讓你達到希望的成果。運動營養的精髓可以濃縮成超簡單的「3、4、5 原則」。即使這一節其他內容都不記得,這個公式也很有用:
運動之前:吃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是 3:1 的東西
運動過程中:吃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是 4:1 的東西
運動後:吃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是 5:1 的東西(4:1 也行)
重點不是完全符合,或是去秤每一公克的食物。大部分的運動員做出運動營養的選擇時,參考 3、4、5 原則,就能成功。每個階段裡究竟要吃什麼,取決於你的身體和需求,慢慢實驗,就會找到最理想的組合。
原文出處:經理人
圖片來源:canva
更多內容:
只花 21 天,打造易瘦不復胖體質!營養師:3 原則,培養高代謝體質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