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來自凡事找藉口的人。」這句話來自喬治.華盛頓.卡佛(George Washington Carver),一位已經發掘花生的三百二十五種用途的化學家。如果你要創造夢想中的人生,那麼你也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也就是說,為什麼截至目前為止,你總是無力改變現狀?為何一直達不到目標?針對這類問題,請放棄你的所有藉口、自認是受害者的故事、所有的理由,也別再把責任推卸給外在情勢,務必不要歸咎他人。
延伸閱讀:【克編雜記】35歲後想法改變很難?奧斯卡影后凱特溫絲蕾:「Just do it!」做就對了!
凡事別找藉口
你必須擔當重責大任,認為自己有能力,大刀闊斧改變、讓一切處於正軌、產生想要的結果。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例如:無知愚昧、缺乏覺察、恐懼、害怕不同、缺乏安全感等,都不要找藉口,別說無能為力。誰知道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不重要。過去的事已成過去,當下最重要的,即是此時此刻重新出發,前往你選擇之處。沒錯,這是一種選擇,不管事情是否發生在你身上,你都要為一切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以此採取行動。
假如某事結果不如預期,你要問自己:「我怎會造成這樣?我到底在想什麼?我當時的信念是什麼?我說了什麼或我沒說什麼?我做了什麼或我沒做什麼,以致於造成這樣的結果?我怎麼會讓另一個人這樣做?下一次,我需要採用什麼不同做法,才可獲得我想要的結果?」我認識史東幾年後,遇見來自洛杉磯的心理治療師羅伯特.瑞斯尼克醫生(Dr. Robert Resnick)。他教我一個非常簡明扼要的公式,我因此更加清楚「百分之百負起全責」的概念。這個公式是:E + R = O
事件(Event)+反應(Response)=結果(Outcome)
source:Canva
基本概念是:你人生的所有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貧窮或富有、健康或體弱、親密或疏遠、喜悅或沮喪,全都源自於你如何因應人生事件。假如你不喜歡現狀,你可能會採取以下兩項基本選擇。
1. 責怪他人,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
source:Canva
由於缺乏成效(O),你會歸咎於這起事件(E)。換句話說,你可能會怪罪經濟、天氣、學歷、種族歧視、性別偏見、執政當局,或是你的父母、伴侶、主管、員工、整個體制等。如果你是高爾夫球選手,可能甚至推卸責任給高爾夫球俱樂部,以及你所參與的課程。這些種種因素確實存在,毋庸置疑,但是假設這些都是決定性的因素,那麼沒有人能成功。
倘若如此,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就不會成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現代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球員;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就不會當選為美國總統;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不會成為全世界第一位黑人奥斯卡影帝,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不會獲頒第七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黛安.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與巴巴拉.博克瑟(Barbara Boxer)不會成為美國參議員;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會創立微軟(Microsoft);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不會創辦蘋果電腦(Apple)。有各式各樣理由推託「不可能辦到」,但也有許多人面臨相同局面卻成功致勝。
延伸閱讀:努力真的能改變所有事情嗎?教你用這5件事,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
source:Canva
許多人克服了所謂的「限制因素」(limiting factor),於是這些限制因素再也無法構成局限。並不是外在條件和情勢阻止了你,而是你自己裹足不前!正是我們本身畫地自限!我們腦袋想著限制性的思維,忙著受制於「自我挫敗行為」(self-defeating behavior)。我們以站不住腳的邏輯,為自己的「自我毀滅習慣」(self-destructive habit)提出辯護,例如:酗酒、菸癮、睡眠不足等。忽視別人給予的實用建議,無法持續提升自己或學習新技能,反而浪費時間在無謂的生活瑣事上,忙著與人閒聊,吃著有礙健康的食物,不願多做運動,花錢揮霍無度,不想投資自己的未來,逃避面對必要的衝突,沒辦法說出真相,不要求自己達成目標,然後納悶為何人生一事無成。
2. 重新思考
source:Canva
相反地,僅是改變你對事件(E)的反應(R),也就是重新詮釋事件,直到你獲得想要的結果(O)為止。你能夠改變自己的思維、溝通方式、腦袋存續的畫面(你的自我形象及你對世界的意象),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也就是你的處世之道。你真正所能控制的事僅是如此而已,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受到習慣驅使,因此從未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陷入自身的「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不論對我們的配偶、子女、同事、顧客或客戶、學生、全世界,大致上皆是如此。我們受到「制約反射」(conditioned reflex)的束縛,這些反射動作猶如脫韁野馬,跳出我們的控制範圍。你必須重新取得控制權,掌控自己的思想、意象、夢想,駕馭自己的行為。你所思考、談論和進行的一切,全須經過深思熟慮,刻意而為,並且符合你的目的、價值觀和目標。
延伸閱讀:別害怕憂鬱來襲!藉由「接納、抒發、改變」3 種調適法,學會和負面情緒共處
三件事決定你的經歷
source:Canva
人生中的一切體驗,不論內在或外在,皆是源自於你如何因應先前事件。在你的人生中,僅有三件事是由你掌控,也就是你的想法、視覺化的意象,以及所採取的行動(行為)。你如何運用這三件事,將會決定你的經歷。如果你討厭現況,就必須改變你自己的反應,把負面思維轉換成正面思考,改變你的想法、改善舊習、改讀其他事物、轉換朋友圈、變更你對自己與他人的說話方式。
想要改變,必須做出不同的行為
source:Canva
諸如「戒酒無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的「十二步驟康復」(Twelve-step programs),將「瘋狂」定義為「持續進行相同的行為,卻期盼有不同的結果」。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如果你酗酒成癮,而且繼續喝酒,人生境況不會改善。同樣地,假如你僅是持續目前的行為,你的人生也不會變得更好。
現在就改變你對事件的反應,讓人生境況開始更好。倘若你目前所做的事,將產生更多、更好的境況,那麼,這些更多更好的事物將顯化在你眼前。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做出截然不同的行為!
延伸閱讀:牡羊座下定決心就很難被改變!超固執星座排行榜Top5,第一名竟然不是金牛!
怪罪別人,對情況沒有幫助
「成天責怪他人,只是在浪費時間。處心積慮找出對方犯了多少錯誤,不管你如何怪罪對方,全都無法改變你自己。」這句話出自偉恩.戴爾(Wayne Dyer),《如何得到你真正想要的事物》(How to Get What You 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Want)的共同作者。
只要持續怪罪其他人事物,你將永遠無法成功。想成為贏家,就必須認清事實──是自己採取了這些行動、想法、感受,並且做出抉擇,以致於到達目前境況。簡而言之,是你採取了這些想法、創造感受、做出抉擇、說出言論,這也就是為什麼你處於現況。
- 正是你,吃了垃圾食物。
- 正是你,無法說「不」。
- 正是你,接下這份工作。
- 正是你,不肯離職。
- 正是你,選擇相信他們。
- 正是你,忽略了自己的直覺。
- 正是你,放棄自己的夢想。
- 正是你,買下這件東西。
- 正是你,沒有小心處理。
- 正是你,決定自己孤軍奮戰。
- 正是你,太過信任對方。
- 正是你,沒有堅持立場畫清底線。
- 【資料來源】
-
書名:《成功準則》
作者:傑克.坎菲爾
出版社:采實文化
-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