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進入夏至節氣,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最長,象徵陽氣達到極盛,也預告最炎熱的天氣即將來襲。從養生觀點來看,此時過後會特別容易中暑,民俗文化中也有許多關於這一天的生活禁忌傳承至今。以下是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的解析。
夏至是什麼?
source:unsplash
夏至是一年之中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約在北緯23.5度),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地區,正午時分影子會特別短。從節氣意義來看,夏至象徵「陽氣至極」,但也意味著陽極將生陰,自此之後白天開始漸漸變短,黑夜則逐步拉長,象徵自然界陰陽轉換的關鍵節點。此時雖尚未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刻(即大暑),但身體會逐漸累積熱氣,若未善加調養與排熱,容易導致各類暑氣相關疾病,也意味著生活要有所調整。
夏至生肖運勢
source:unsplash
2025年夏至前後的這段期間,屬鼠、牛、蛇、羊的朋友要格外留意身體狀況,尤其是心臟與血管方面的隱憂,如有慢性病史者更應定期檢查,不可大意。炎熱天氣中若暴飲暴食或吃太多生冷,也容易引發腸胃不適。外出旅遊或工作奔波者,要特別注意交通與戶外安全,避免從事高風險活動。相較之下,屬猴、龍、豬運勢較好,可能感受到能量充沛、思緒活躍,無論是在職場或生活領域,都有望展現不俗表現,若能適時掌握機會,將能迎來突破性的成長。
夏至禁忌習俗:吃麵
source:unsplash
俗諺說:「冬至湯圓,夏至吃麵。」因應夏至時節正值新麥收割,許多地區會選擇在這天吃麵,象徵對新收穫的感恩,也具有「嘗新」的意涵。除了麵條,像是餅、餃、饅頭等各式麵食也都十分常見。這不僅僅是飲食習慣,也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延續。對現代人來說,在夏至當天吃一碗清爽的乾麵或是涼麵,不僅有節氣儀式感,也有助於健脾開胃、消暑養生。
夏至禁忌習俗:別剃頭
source:unsplash
傳統民俗認為夏至這天不宜剃頭。夏至日陽光直射、氣溫極高,若剃頭後頭皮直接暴露在強烈陽光下,極易造成曬傷、頭痛,也容易導致頭皮水分蒸發過快,引發乾癢或紅腫等不適症狀。尤其對年長者、小孩或本身就易中暑者來說,更應避免在夏至當天進行剃頭等清潔性剪髮。而頭皮被烈日直接曝曬,也容易頭昏鬧脹,
運勢也會受到影響。
夏至禁忌習俗:不要穿紅色
source:unsplash
在民俗觀念中夏至是陽氣最盛之日,若當天全身穿紅色,等於「火上加火」,容易引發情緒波動與身心不穩,容易惹來口角、爭執或意外事件。因此建議夏至當天衣著以清爽簡約為宜,選擇米色、白色、淺藍、綠色等偏「寒涼」或「平和」色調,有助於降溫、穩定情緒與轉運。
夏至養生方法:水分補充
source:unsplash
夏至時節高溫多汗,人體水分大量流失,若未及時補充,容易出現脫水、低血壓、頭暈等症狀。建議每天飲水2000cc以上,分次飲用、避免暴飲,可加入少量鹽分或檸檬以促進電解質平衡。尤其是夏天容易出汗,體表血管擴張,使血液多集中在皮膚,造成腦部相對供血不足,也會誘發頭痛、昏沉等現象。特別是長時間待在戶外或悶熱空間工作者,更要記得隨身攜水。不宜用含糖飲料或冰品代替清水,否則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夏至養生方法:勿貪涼吃冰
source:unsplash
夏至雖熱,但過度貪涼反而容易傷身。若冷氣開整晚或吃過多冰品,會導致身體表裡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腸胃痙攣、腹瀉、感冒,甚至影響血液循環與關節健康。尤其嬰幼兒與體質虛寒者,睡眠時不可讓冷風直吹。建議空調控制在26–28度之間,搭配除濕功能或電扇即可達到舒適降溫。至於吃冰,在夏至這天也是盡量避免,避免體內外溫度落差過大,造成負擔。
夏至養生方法:退火食材
source:unsplash
就算不吃冰,夏至仍有許多退火的方法,可以仰賴食補來「降火」。中醫認為夏日宜多食苦味、寒涼、清熱生津之物,常見退火食材包括冬瓜、絲瓜、苦瓜、白蘿蔔、小白菜、蓮藕等皆為當令之選。不僅可幫助清熱解暑,還能提升腸胃機能。水果則推薦西瓜、鳳梨、奇異果等水分充足、維他命含量高的種類。若本身體質較寒者,可搭配溫性食材一起燉煮,避免過寒。日常飲食清淡為佳,避免辛辣、油炸與過鹹食物。
夏至養生方法:要睡午覺
source:unsplash
夏至之後,日照時間拉長、夜晚睡眠品質可能下降,因此中醫建議應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午覺」為一天之中陽氣最盛時段,短暫休息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穩定情緒,也是補養陰氣的良機。午睡時間控制在15至30分鐘為宜,不宜過長,以免進入深睡導致醒後頭昏腦脹。辦公族可利用中午短暫躺臥或閉目養神,對身心恢復極有幫助。若無法真正入睡,只要靜坐、放鬆身心,也能達到養生效果。這也是順應自然節氣,達到陰陽調和的智慧表現。
夏至養生方法:運動準則
source:unsplash
炎熱天氣下仍應保持適度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與排汗排毒,但時間與方式需格外留意。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空氣品質較佳的時段進行,如公園、河濱、林蔭步道等通風處。避免烈日正午時段外出運動,以免中暑或熱衰竭。運動過程中若大量出汗,也要緩步降溫、適時更衣,不可貪圖涼快立刻沖冷水澡。
民間習俗,請勿迷信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