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6 個關於 #風水 的文章

2022年萬聖節4大民俗風水禁忌!南瓜、燈飾開運就要這樣擺,這2生肖扮鬼小心惹衰運上身!

2022年10月31日為「萬聖節」,雖然是西方節日,但已經隨著文化交流融入台灣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聚再一起裝扮、狂歡的日子,也有不少人會在家裡進行一些應節的裝飾,不過在裝扮、裝飾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民俗及風水上的禁忌,以下就讓楊登嵙老師來講解!

2022中秋節7大禁忌懶人包!專家提醒放假花易惹爛桃花、居家風水「這樣擺」小心破財!

一家烤肉萬家香,又到了每年最受歡迎的中秋佳節,期待已久的烤肉、賞月、吃月餅都象徵著「月圓人團圓」,樣樣都不能少!但除了這些好吃又好玩的傳統習俗,有關中秋節的禁忌,你有聽過哪些呢?讓命理專家楊登嵙教授與儂編帶大家一起來揭秘「中秋節7大禁忌」!

運氣不順、小人多?風水專家解析「陽台風水」3大方向,想改運先做這件事!

出門掉東西是一件超級令人覺得討厭的事情,身為丟東西界翹楚的我,可是連手機、錢包、鑰匙等等一樣東西都沒守住過。新創科技圈的國師,也是專業命理看相風水師簡少年出版《簡少年現代生活算命書》(時報出版)書中提到,相信有非常多的讀者朋友也是深受其害,畢竟不管是掉手機,還是掉錢包都是超級麻煩的事情。

從「毛相」也可以看出健康?公布6種「不利運勢」的眉相,容易衝動、多是非,建議去看醫生!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毛相學!其實不用看臉,毛髮就會知道非常多的訊息,當然臉上的還是最重要,也就是眉毛啦!新創科技圈的國師,也是專業命理看相風水師簡少年出版《簡少年現代生活算命書》(時報出版)書中提到,眉毛代表一個人的內分泌,如果一個人眉毛長得不好,其實在人生容易有致命性的毀滅,原因就是如果一個人內分泌長期失調,性格上就容易很古怪,甚至會過度衝動,就容易有很多是非。

如何開財運賺大錢?2022風水開運策略大公開!居家、辦公室最忌諱藍、黑色!

我想化小人為貴人,除了自我調整,風水布局可以幫上忙嗎?我想提升公司的執行力,除了團隊文化外,風水上該如何布局?易經財經專家陶文出版《2022虎年開財運賺大錢》(時報出版)提到,後疫情時代,創業機會出現了,希望透過風水布局提升成功率!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組織變革,希望有強大的風水能量助一臂之力!

住宅風水「格局禁忌」5大重點要注意!最忌諱「穿堂煞」怎麼解?進門正對廁所、廚房壞運勢!

有些人認為風水是一種歸納方法,環境的確會影響人的情緒,將這些經驗整理起來便成為了一種「學問」。在風水中,「室內格局」因為設計時就早已決定,所以比較難改變,因此若有這一層面的擔憂,在購屋、租屋前就要多加考量,免得還要想方設法來化解──也或許你正在住的房子,就遇上了以下 5 種常見風水格局禁忌!

「浴廁風水」5禁忌要注意!馬桶、鏡子正對門用「這解法」,廁所「中宮」位置當心影響健康!

你知道家中的「浴廁」也有風水要考量嗎?我們經常忽略了這個每天使用的私密區域,但風水學認為它是穢氣聚集之地,不善加處理對家中氣場就會有影響。讓儂編來帶你看「浴廁風水 5 禁忌」,避開這些大格局、小細節,讓你的房子住起來更舒服!

「客廳風水」掌握5大重點!教你簡單找出家中「財位」,沙發切記「有靠山」、擺「假花」易使運勢低落!

到別人家作客,第一眼看見的是客廳、待最久的地方也是客廳,會成為我們對主人品味的印象。扮演著待客、家人活動、日常起居的重要角色,客廳在風水學上當然十分看重。你知道客廳有哪些風水重點要知道嗎?以下 5 點帶你迅速掌握──趁機好好整頓一下,別浪費了客廳空間,讓自己與別人待在家的時間更舒適自在。

「陽台風水」避開5禁忌!「壁刀煞」破解方法必看,靠近醫院、荒廢破屋也要當心影響運勢!

在乎運勢的你可曾注意過「陽台風水」?其實陽台是風水學中的重要關鍵之一,是家人與外在環境之間的橋梁,能將好運引進家裡,相對地也會使壞運溜進家裡。究竟要如何整頓陽台、整頓運勢呢?請先避開以下 5 個禁忌!

租屋族看過來!「套房風水」要注意這5點,「開門見廁」晦氣直撲而來,床尾對門「沖床煞」這樣做來化解!

好的「套房」在租屋族中十分搶手,近年來也是低預算購屋族的首選。在看房時除了價格、生活機能與個人偏好,你曾注意過風水嗎?──不必全盤接受,讓我們當作參考用!由於套房格局較固定、是所有家具擺在同一空間裡,有些特別的風學眉角要注意,否則住起來不舒服還可能干擾到你的「磁場」,一起來看看以下這 5 點套房風水重點。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3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