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小生命,新手爸媽常會對自己有過份的期待:專心的陪玩、不3C育兒,當一個溫柔、溫和的好媽媽,絕不會吼孩子、絕不對孩子發脾氣等等。前1、2年可能還順風睡水,小孩吃飽睡、睡飽吃,開心陪玩,一切都順心如意,但等到孩子迎來第一個叛逆期,爸爸媽媽便會發現孩子的行為總不在掌控內,或是精力太旺盛,終於拿出手機開啟baby Shark、巧虎,偶爾還會拿起愛的小手開始恐嚇數「1、2、3」,成為以前自己最不恥的媽媽。
延伸閱讀:別再認為媽媽的碎念很煩人!英研究指出:愛碎念的家長,孩子未來獲得高薪的機率更高!
幼兒的第一個叛逆期,是親子關係的第一個打擊
source:Canva
當孩子成長到2、3歲時,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但與其說叛逆期,不如說是孩子的第一個「獨立期」、「成長期」。這時候的孩子,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對這世界開始有了好奇,會想知道不同的做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說什麼話會引起別人什麼樣的反應,進而試探爸媽的底線;有時候也更覺得自己已經長大、獨立,希望什麼事情都自己來,但難免會失敗、給人製造麻煩,或是需要爸媽花更多時間解釋、收拾殘局。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孩子學習世界如何運作的一個過渡期。
不過對父母而言,原本任人拿捏的孩子開始不好掌控,育兒需要花更多的耐心跟時間。事情不如預期,自然會出現挫折、生氣的情緒。而這也是新手爸媽迎來的第一個自我打擊:「我怎麼會對那麼可愛的孩子發火呢?」
接納自己的情緒,你才能原諒自己
source:Canva
爸爸媽媽不是聖人,怎麼可能不會有情緒?這只是事情超出預期時的正常反應。當你有為自己的情緒找到原由,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後,就能原諒自己了:「我已經盡力當一個好媽媽,但我不是聖人,我也會生氣。
延伸閱讀:職場媽媽、全職媽媽誰更辛苦?媽媽的辛苦,真的只有當了媽媽才懂!
快速冷靜的 3 個小撇步
Step1
source:Canva
在腦袋裡完整的把「我生氣了」講出來,告訴自己正在生氣。
Step2
source:Canva
思考自己「生氣」的真正理由。例如:真的是因為小孩打翻牛奶嗎?真的是因為小孩堅持自己穿鞋,動作拖拖拉拉會讓自己遲到嗎?
Step3
source:Canva
思考「最壞的結果」及「該如何補救」。可以想想看上班遲到的最壞結果是什麼?扣薪水?被老闆罵?緊急的工作報告趕不完?那有什麼補救的方法?如果是牛奶打翻,最壞的狀況是小孩的口腹之慾無法滿足?那家裡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吃?換言之,這些思考動作也只是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而已,甚至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其實這也沒什麼好生氣的」,因為事情還有很多補救的辦法。
延伸閱讀:孩子太懂事讓職場媽媽有內疚感?與其擔心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不如給予孩子更多鼓勵!
在孩子面前示範「好好生氣」
source:Canva
生氣,好像是在大事。因為只要我們一表露出生氣的行為,後續產生的連帶反應會更麻煩。(可能製造人際衝突、更激烈的爭吵….)我們都沒有學「好好生氣」的機會。趁著自己有了小孩,我們可以以身示範,什麼叫做好好生氣。當然,這沒有一定答案,但有幾個基本的原則是絕對不能做的,例如:口出惡言、打人、暴力行為。
以此為基礎下,我們在小孩冒犯、作出挑釁的行為時,鄭重的跟孩子講:「我不喜歡你做的行為,你再這樣做,我會生氣。當我生氣的時候我會講話變很大聲、變得很兇,我相信你不喜歡媽媽兇兇的跟你講話。」如果他還是講不聽,繼續錯誤的行為,媽媽可以適當的懲罰,或是離開現場,請其他家人幫忙管教,等情緒平復下來後再跟孩子和好。
原文出處:媽媽寶寶
主圖來源:Canva
更多內容:
生氣、打媽媽、睡覺伸手腳…不是沒安全感,孩子在愛你!2種情形,即使是愛也需引導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