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21 個關於 #親子關係 的文章
大家都會抱著遲疑、內疚的口氣尋求同溫層:「如果可以,我其實一點都不想生小孩,有人跟我一樣嗎?」、「有人跟我一樣,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愛小孩嗎?」小心翼翼的說出心聲,就像是做錯事怕被人發現一樣,羞愧又痛苦。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親子關係是一段奇妙深刻的緣分,有人恨鐵不成鋼,有人相愛相殺,有人充滿虧欠或抱怨,有人過度依賴。 「媽媽」身份並不是你我與生俱來就會的技能,我們都是成了媽媽才學著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生了小孩才學會包容。 你是哪一種媽媽?究竟成了媽媽後,你會怎麼對待孩子呢?
家庭的反對,常常是導致一段伴侶關係走向分裂的原因,在台灣社會,這樣的現象特別明顯。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到現在自由戀愛的轉變,父母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別,也導致許多談戀愛的子女,往往得來場家庭革命。
孕育小生命,新手爸媽常會對自己有過份的期待:專心的陪玩、不3C育兒,當一個溫柔、溫和的好媽媽,絕不會吼孩子、絕不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社會刻板印象認為媽媽帶孩子,因為母性較能引導孩子,但事實上,爸爸一同參與,對孩子的大腦發展以及人際關係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不要來搶我小孩。」這種話非常常出現在華人長輩的嘴裡。我婆婆對我說:「妳就是想把楊變成是妳的。」、「老楊永遠是我的兒子!」聽到這些話我都差點笑出來,不然呢?老楊不是妳兒子會變成我兒子嗎?我是小魔女DoReMi嗎?想把誰變成我的都行?
你相信用誇獎孩子的方式,可以改變孩子思維的方式嗎?美國斯坦福教授就透過研究實驗證實,長期被誇獎「你真聰明」的孩子,在面對大部分的挑戰時會選擇拒絕,而被誇獎「你真努力」的孩子,在面對挑戰則是勇於接受,且越挫越勇。
每天看著調皮搗蛋的孩子們,是否經常心累又崩潰?結婚15年育有一兒一女的曾國城,以超正向育兒觀教你如何與孩子相處更和諧!你知道睡前儀式不可少嗎?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不因任何事而減少,同時也為孩子建立更加深厚的安全感,是育兒中不可或缺的觀念!
日前YouTuber理科太太上傳了一部影片,邀請到同為人母的陳彥婷參加節目,兩人分享到照顧孩子的辛酸、做媽媽的苦衷、以及媽媽該如何照顧自己。談到「媽媽的自責與愧疚感時」,陳彥婷表示曾經因為對小孩發脾氣,而在晚上時抱著孩子道歉,沒想到孩子一句話讓陳彥婷感動到不行。
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人生中,總有些身分角色「只可會意,不可言傳」,必須親身經歷才有辦法深刻體會,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揣摩;其中,又以「父母」的衝擊性最為強烈,在還沒有當爸媽前,勢必無法理解所謂的「生活大翻盤」是怎麼一回事,即便做了多少心理準備、想像著未來的取捨,都不比親力親為還要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