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57 個關於 #在地人帶路 的文章
從房子外觀看起來,就像是愛種花花草草的平常人家,萬沒想到,一打開木門,裡頭的模樣,還真是別有洞天的新發現。位址於月眉路240號的「Wind 像風一樣」,是一間有著獨立花草庭院的預約制餐廳。從端出來的每一道料理到吃下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主廚一家子用心經營的溫暖款待,就宛如在不熟識的陌生人家裡吃飯,但他們好客、熱情,招呼著你品嚐精心準備好的美味佳餚!很是美好的用餐體驗。
原來基隆不只咖啡店全台密度最高,更是“布丁控的天堂”!雖然現在時不時鬧“蛋荒”,但今回《基隆人帶路》專欄還是想來大力推薦、集結咱們大基隆市內,咖啡或是甜點店皆有出的「特色布丁」大全!有維持傳統的昭和布丁,也有創意的時季水果布丁、茶味布丁;甚至,連日式定食店所販售的布丁,都堪比外頭咖啡及甜點專賣店還要好吃!再加上盛裝器皿的精緻襯托,視覺及味蕾一次顧及,款款別具特色。超過20+的介紹,儂粉們快筆記下來,趁這週末假日快來基隆踩點吃看看吧~ (P.S. 本篇亦將不定時增加有出布丁甜點的店家推薦。但因本篇Po文的間距及照片搜集,故各店家所販售的布丁口味或多或少會於該期間輪流替換,建議還是要視現場而定。)
石門水庫因為優美的風景加上離拉拉山、大溪老街、茶廠等景點都不遠,所以假日也有不少人會到這散步放鬆,位在石門水庫旁的福華飯店從去年開始也迎來了大改裝,絕美空間加上石門水庫美景還能看到飽,真的一入住就捨不得離開耶!
基隆咖啡店的密度不僅堪稱全台之最,仔細觀察,不難看出其中的有趣現象-這群基隆新咖啡店的創業者年紀,平均都是處於「30世代」的有為青年們。現在,就讓我來為儂粉們介紹在地「8間特色咖啡店」(當然遠不只這些啦~)。無論所點的咖啡飲品及店裝風格皆不盡相同,但論老闆人情感、整體空間的閒適氛圍,以及還有最重要的咖啡專業製作,卻是同樣使我著迷,不禁一訪再訪。誰說年輕世代是不堪一擊的草莓族,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每一位創業者努力成就自己的亮眼。值得喝采!更必須以實際行動、以消費來支持!
主以灰色清水模及部分原木、金屬共構而成的「崆茶屋」,乃由曾擔任「優人神鼓」執行長的文化策展人-王騰崇,率領團隊以承裝自然感覺的山上空間為靈感發想的創造。其樸實的外觀,也與週圍山景自然融入。早上作為品茗「日光茶屋」;夜晚則化身為三五好友相聚聊天、微醺的「夜光山吧」,讓儂粉們一邊透過名家進駐精心調製、準備的飲品,一邊享受基隆最高的自然山海風光。
說到桃園平鎮區的龍岡,因為有來自雲南、泰國、緬甸、寮國...等不同地區的居民,所以美食也非常多元,尤其是各式米干專賣店,每到用餐時刻更是擠滿了人,但是除了米干這裡也有不少特色餐廳或咖啡廳,其中有一家名為「癮食聖堂」的質感餐酒館,不但是由 50 年歷史的教堂改建成的絕美空間,餐點更融入了道地雲南口味的西式餐點,外面絕對吃不到!
這些值得一再光顧的基隆在地美食業者,販售及營業模式,除了有一間間開設在街邊的實體店鋪外,更有不少從年輕做到老的叔叔、阿姨們,無論風吹、日曬還雨淋,每日一透早,即獨力推著三輪、四輪的簡易行動攤車於自家緩緩出發、不時穿梭在基隆的大街小巷間。今回【基隆人帶路】專欄中,欲想介紹給儂粉們這攤生意至少作有40年以上的「基隆阿伯油蔥粿、臭豆腐」!說起這位阿伯,包含我在內,可說是三沙灣社區居民們無人不知曉的“名人”!而且我我後來才知道,阿伯可是論季節交替換,“夏天賣油蔥粿”、“冬天賣臭豆腐”,每每只要一出現,不出多久時間便被饕客們買光光,可謂真正在地的行動老滋味。
桃園好吃的美食雖然不少,但是這家 1998 年創立、位在桃園中正路大廟後方的「老賊壽司」,John 編可是從小吃到大,因為多樣化的選擇、實在的用料,加上超親民的價格,在桃園也算小有名氣的平價美食,甚至每到用餐時間更會擠滿長長的人龍,這禮拜的【桃園人帶路】就來帶大家品嚐這家 CP 值高到爆表的排隊名店吧!
克編我不虛此言,這間新開不久、名為「隱山所」的基隆特色老宅咖啡店,可真是手機導航開了還是差點迷路的那種難找,從山下步行到半山腰處,路途之中,反像是一場循著咖啡香的冒險旅程,由此展開。
有別於同在基隆「仁愛市場」2樓中較廣為人知的水餃名店,這間名為「媽媽的味道-簡水餃」,則是友人力薦我而來。一句「因為本身就喜歡吃水餃」,讓年輕小老闆Don,在經歷過多年不同類別的餐飲經驗及磨練後,最後決心將存款全心投入在創業之中。整體口感亦顯清爽、不油膩,可以很明顯感受出此攤手工水餃的獨道之處,難怪客人一位接一位。日後大家若有在市場覓食的話,不妨來嚐鮮看看啊~搞不好一吃成主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