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牛蒡好處多,還是去黑斑護膚聖品!中醫師公開5大「牛蒡茶」養生食譜,這類人要小心飲用!

吃牛蒡好處多,還是去黑斑護膚聖品!中醫師公開5大「牛蒡茶」養生食譜,這類人要小心飲用!

  • #牛蒡茶
  • #飲食指南
  • #營養補充
  • #感冒
  • #降血糖

牛蒡被稱為「蔬菜界的人參」,不但營養豐富,更有助你燃燒脂肪、防止便秘、提升免疫力,更有人說牛蒡有助治癒感冒,功效真的這麼多嗎?另外,牛蒡是否人人都適合食用,會不會有人不宜飲用呢? 

延伸閱讀:「黑糖薑茶」3步驟自己做!黑糖能補鈣、鉀是真的嗎?「古法黑糖」選購成分掌握「這關鍵」

     

牛蒡的功效

source:香港01

中醫師鄧蕙盈表示,牛蒡有助於人體清熱、祛濕、通經脈,並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及膽固醇的功效,還能幫助排便順暢、增加飽足感,並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消脂減肥。另外,牛蒡亦能有效預防及改善三高問題,甚至還有護膚、抗氧化及消除黑斑的功效,吃牛蒡可說是好處多多呢!

     

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牛蒡茶

source:Pexels

儘管牛蒡擁有豐富的營養素,尤其特別適合三高人士、減肥族、想要去除臉上黑斑或體內熱氣的人食用。但是像腸胃虛寒、身體氣虛、有腹瀉狀況的人就要減少食用,避免病情加重。另外,正值生理期或是懷孕期間的女性,則應避免食用牛蒡。

延伸閱讀:花草茶推薦這7種!「薰衣草」用喝的可降低抑鬱,這杯「植物界紅寶石」女性必喝
     

牛蒡可以治感冒?

source:Pexels

很多人都以為牛蒡或牛蒡茶可治感冒,但其實是一大誤會!其實牛蒡子(牛蒡的成熟果實)才有助對抗感冒。牛蒡子味道辛辣、苦澀,性寒,無毒,歸胃經。可有助疏散風熱、解毒消腫,尤其是對付喉嚨痛。牛蒡子一般會配桔梗,可有助潤喉開聲、祛痰止咳。另外,也會搭配連翹服用,藉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解決喉嚨痛、復發性口瘡等問題。雖然牛蒡子可有助紓解喉嚨痛、促進消化,但身體氣虛、有腹瀉症狀的人士應避免食用,以免過於寒涼,令身體情況更糟。

     

牛蒡食療法1:牛蒡枸杞茶

source:Pexels

材料:牛蒡片50克、枸杞子20粒。

步驟:先把牛蒡、枸杞洗乾淨,再將牛蒡去皮切片,在1.5公升的水中加入牛蒡片並用大火煮滾,煮15分鐘後關火,放涼後加入枸杞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滋養肝腎,有助於舒緩體內的乾燥熱氣及眼睛昏矇的狀況。

     

牛蒡食療法2:牛蒡玉米蘿蔔水

source:Pexels

材料:1根牛蒡、2根玉米、1根紅蘿蔔和2公升的水。

步驟:把所有材料洗乾淨之後,刮除牛蒡和紅蘿蔔外皮,再把玉米、紅蘿蔔切成小塊,加進水中大火煮滾。水滾後再轉小火煮1小時即可。

功效:護肝排毒、強化脾胃功能、增加抵抗力。

延伸閱讀:「韓式柚子茶」做法只要5步驟!可解酒氣、去口臭?「蜂蜜+柚子」當果醬塗麵包吃也超美味!

      

牛蒡食療法3:土茯苓牛蒡茶

source:Pexels

材料:牛蒡半條、土茯苓30克、川牛膝15克、薏仁30克、蜜棗1或2粒、水2公升。

步驟:先將土茯苓洗乾淨並浸泡15分鐘,把牛蒡刮走外皮並洗乾淨切塊備用,時間到即可將材料加入水中以大火燉煮,水滾後轉小火煲1小時就完成了。

功效:清熱去濕、舒筋活絡,舒緩痛風、關節腫痛問題。

     

牛蒡食療法4:牛蒡黃耆甘草茶

source:Pexels

材料:黃耆30克、牛蒡1條、甘草10克和1公升的水。

步驟:將所有材料洗淨,黃耆在水中浸泡15分鐘、牛蒡切塊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以大火煮滾,之後再轉小火煮45分鐘至1小時即完成。

功效:健脾益氣、利消水腫,促進食慾。

延伸閱讀:咖啡或茶哪個比較好?5大重點比較,紅茶咖啡因居茶葉之冠,咖啡提神「來得快、去得快」

          

牛蒡食療法5:牛蒡粉葛湯

source:Pexels

材料:半條牛蒡、1/4個粉葛、30克薏仁、30克赤小豆、1塊陳皮、2至3片生薑、2粒蜜棗、2公升水及適量鹽備用。

步驟:材料洗淨後,赤小豆放水中浸泡半小時、粉葛去皮切塊、牛蒡切成細小塊狀,待水煮滾後加入材料,以中小火煲1小時,最後以鹽調味完成牛蒡粉葛湯。

功效:化濕下火、健脾和胃,解決口瘡、脹氣問題。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加入好友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