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踏入7月,最近氣溫持續升高,在這樣高溫濕熱環境中待久了,由於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出去,導致體溫調節發生障礙而引起了中暑的症狀。在中醫來看,「暑」作為外感六淫之一,在夏天更是頻發,馬上看看有甚麼要特別注意和中醫推薦的湯水食療吧!
延伸閱讀:中暑前兆有哪些?曬太陽頭痛、疲倦怎麼處理?夏日常見3種「熱傷害」症狀及預防...5觀念一次看!
中暑症狀可分為前兆、輕度、重度
source:Canva
中暑可分為前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其中前兆中暑表現為輕微頭痛、頭暈、眼花、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輕度中暑則除上述症狀外,還有體溫升高至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胸悶、或有大量出汗、面色蒼白、噁心、嘔吐、血壓下降,心慌等表現;而重度中暑會出現突然昏倒或大汗後抽搐、煩躁不安、尿少,有時甚至會出現昏迷。
延伸閱讀:中暑刮痧不是越紅越好!中醫師教你「刮痧4大要點」緩解中暑症狀,夏天進出冷氣房頭痛就靠這一招
如何預防中暑?
source:Canva
要預防中暑,要從做好防曬開始,避免在烈日下行走,而從事戶外工作的最好工作一段時間後適當休息並且及時補充水分或者電解液。並且夜晚需要保持充足睡眠,有助於身體恢復。飲食方面,不宜過食熱性食品,如牛羊肉、辣椒、花椒等,以免生內熱;不宜過多使用油膩食品,如年糕、粽子、糯米,容易阻礙脾胃功能,造成內虛;三則要喝冰鎮飲料,雖說冷可以退熱,但同時也易傷脾陽,造成脾虛阻滯。
延伸閱讀:2023夏天必備「溫和涼感沐浴乳」5款!Sabon、Aveda沁涼醒腦,想要消暑持久選擇「這款」一洗冷氣都能省
這 3 類人容易中暑!
source:Canva
中醫病因學裡,「暑」作為外感六淫之一,在夏天更是頻發。其中前兆中暑和輕度中暑,則成為暑濕傷表。但疾病的發生,往往內因是正氣不足,外因暑邪才有機可乘。中醫體質學中濕熱質、陰虛質、氣虛質的人更容易發生中暑。濕熱質的人常表現為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陰虛質的人常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頭髮、皮膚乾枯;氣虛質的人是一種虛性體質,老年人或者久病之人多見,以元氣不足,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延伸閱讀:夏天「油頭保養」5大觀念要注意!髮型師解答台灣人養髮地雷,控油、去頭臭只依賴洗髮精可不夠!
中暑怎麼辦?
source:Canva
中暑怎麼辦?如果發覺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中暑前兆或輕度中暑,應及時到陰涼通風處休息,並且及時補充水分或電解液。同時可以採用刮痧的方法進行退熱,比如背部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第一二側線、手肘部的曲池穴。用光滑的湯匙柄作為工具,蘸取少量食用油,手持湯匙柄以30-45°從上而下,用力均勻,至皮膚出現紅紫色為止。至於重度中暑,應該立即前往醫院處理,以免耽誤病情。
解暑湯水食療推薦
酸梅湯
source:Canva
功效:解暑生津、開胃助消化
材料:烏梅5-8枚、山楂8-10片、甘草6片、陳皮1-2片、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烏梅、山楂、甘草及陳皮洗淨,加水浸泡30分鐘
2. 將食材放入煲內,加水2-3L水大火煮開,加入適量冰糖,轉小火再煲30分鐘即可
Tips:
酸梅湯味酸性涼,不建議空腹飲用,同時經期女士或者脾胃虛弱人士宜少量飲用。無需冰鎮,亦有清涼之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香港01》,原文刊於「健康01」
※本文由《香港01》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UJI官方4個正確風扇擺位!吹身非最涼做法、放在冷氣機同方向?
洗衣機錯誤用法|這類衫擺頂全機衫帶菌!做少1步比廁板污糟350倍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