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疲勞和「時長」無關?4點解析過勞反應:遠離「這件事」很重要

工作疲勞和「時長」無關?4點解析過勞反應:遠離「這件事」很重要

  • |
  • by Yee
  • #職場
  • #自我覺察
  • #心理現象
  • #職場生活
  • #過勞反應

當我們談到「工作疲勞」,第一個直覺常是:工作時間太長、加班過多。但事實上,過勞不見得僅僅與工作時長有關,更多時候,它牽涉到工作性質、心理壓力以及個人的身心狀態。你是否有過工作時間不算特別長,卻總感覺精疲力盡的經驗?這可能代表著「隱性過勞」正在悄悄發生。以下將從四個面向,帶你解析工作疲勞背後的種種原因。

延伸閱讀:一趟旅行測試關係會不會長久!日本流行語「成田離婚」是什麼?從行程安排檢視感情狀態

4點解析職場過勞反應
  • 心理負荷比身體負荷更消耗能量
  • 情感勞動讓人心力交瘁
  • 單調重複的工作更容易導致倦怠
  • 無法脫離工作的心理壓力

  

職場過勞反應1:心理負荷比身體負荷更消耗能量

Source:pexels

許多人以為身體疲憊才是過勞的主要來源,但心理負荷其實更具威脅性。長時間處理複雜問題、面臨高壓決策、持續性的目標壓力,都可能讓大腦處於高度緊繃狀態。即使工時不長,若長期面對高強度的思考任務,身心依然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建議嘗試每天抽出時間進行深呼吸或冥想,讓大腦有片刻的放鬆,減少精神的緊繃感。

延伸閱讀:改善職場人際關係!有效提問的4大方法:以「如何」代替「為什麼」

  

職場過勞反應2:情感勞動讓人心力交瘁

Source:pexels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長時間與人互動,例如客服、教育、醫療等行業,那麼你可能經歷過「情感勞動」帶來的疲憊感。這種勞動不僅是解決問題,還包括情緒上的付出,例如安撫客戶情緒、照顧病人感受等。這類無形的情感消耗,往往比身體勞累更難察覺,卻更深刻影響身心健康。這時候學會適時設立情感界線很重要,並善用下班後的時間進行自我充電,像是與朋友交流、閱讀或多運動等。

延伸閱讀:不再為他人而活!「討好型人格」5個跡象一次看,想克服從「學會拒絕」開始

  

職場過勞反應3:單調重複的工作更容易導致倦怠

Source:pexels

有些工作形式雖然不需要過度動用腦力或體力,但長期的單調與重複,卻容易讓人陷入倦怠。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缺少挑戰與新鮮感,會讓人感到無力且厭倦,這也是一種「隱性過勞」。工作內容是無法一時改變的,但可以嘗試在日常任務中加入些許變化,例如調整工作的順序、設定小目標來增加成就感。

  

職場過勞反應4:無法脫離工作的心理壓力

Source:pexels

隨著科技的進步,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即使下班後,訊息通知與郵件提醒依然源源不斷,讓人難以真正抽離工作情境。這種「持續連線」的狀態,讓大腦無法完全放鬆,進而引發長期的疲勞。或許試著在相對不是那麼即時需要工作的狀態下,設定明確的下班界線,例如固定時間關閉通知、避免非緊急的回覆,給自己真正的喘息空間。認識過勞不僅僅是長時間的工作,更是多方面壓力累積的結果,幫助我們找到更健康的工作節奏,才是職場生活前進的關鍵。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加入好友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