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被傷害後仍責怪自己?全來自你的童年陰影...這3種「毒蘑菇」行為別再做了!

你常被傷害後仍責怪自己?全來自你的童年陰影...這3種「毒蘑菇」行為別再做了!

  • #責怪
  • #傷害
  • #原生家庭
  • #影響
  • #情感

Source:pexels.com@anete-lusinapexels.com@polina-zimmerman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有毒父母的可能行為包括「情感忽視」、「情感虐待」、「身體虐待」等三種方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蘑菇一樣,使用過多可能致命。

請注意,任何類型的父母,都有可能使用這三種毒蘑菇中的至少一種來對待孩子,但也許有程度的差別,例如「有心無力型父母」較容易在情感上忽視孩子;而「自戀型父母」與「反社會型父母」則除了情感忽視以外,更可能使用身體與心理暴力。

延伸閱讀:感情也需要斷捨離!給30+女人的情感忠告:如何切斷一段關係往更好的自己邁進

                    

一、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Source:pexels.com@katlovessteve

「在你的童年里,你的父母未能充分回應你的情感需求。他們忽視你的情感,或者無法忍受你的情緒。」

並非只有實際虐待是有害的

和言語暴力、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相比,情感忽視很難被察覺,但其影響不小於虐待,它時常隱藏於抑鬱、焦慮、創傷、婚姻問題、親子問題、哀傷或其他問題中。純粹的情感忽視是看不見的,它通常非常微妙,很少有身體上或是可見的跡象。

物質豐厚不代表沒有情感忽視

事實上,很多經歷情感忽視的孩子確實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他們的家庭看上去非常完美。但在情緒被隔離的情況下,你會產生很多困惑,特別是當父母給予了你豐厚的物質條件,或者是他們因愛而盡可能去滿足你的時候,你會更加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無法變得快樂,為什麼自己跟別人有種不可名狀的不同。

乍看健康,其實有毒

「你很難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很可能都發生在你的意識覺知之外,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其中的區別非常巨大」。充滿情感忽視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其中的區別與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相似之處僅僅是表面而已。

延伸閱讀:隱藏在家庭暴力背後:我們沒能察覺到的,是施暴者那顆破碎的心。

                    

如何判斷自己曾經被情感忽視?

Source:pexels.com@liza-summer

【情感忽視問卷】

情感忽視很難被察覺,它時常隱藏於抑鬱、焦慮、創傷、婚姻問題、親子問題、哀傷或是其他來訪者更關心,也更容易被發現的問題中。因此,Jonice Webb (2014) 建議使用以下量表,去辨認自己是否曾遭受情感忽視。若出現6項以上的情況,你可能就曾經被情感忽視:

・為自己有情緒這件事,會表示出愧疚、不適或對自己生氣
・有時會感覺與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對不依賴他人感到驕傲、不喜歡求助。
・經常對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氣。
・對自己比對他人嚴苛。
・經常希望自己獨處。
・拿自己與他人比較,並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在社交場合中會感到不舒服。
・相信自己是那種容易過隱士生活的人。
・你覺得自己還沒有發現自己生命的潛能。
・暗暗地覺得自己可能是個騙子。
・比起人,更喜歡動物。
・經常無緣由地覺得暴躁,不開心。
・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分辨不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有時感覺自己是旁觀者。
・朋友或家人會抱怨你冷漠疏遠。
・很難讓自己冷靜。
・總覺得有什麼拖你後腿,讓你無法活在當下。
・會感到內心空虛。
・隱隱地覺得自己有問題。
・很難自律。
・在治療師做出解釋時極力為父母辯白

延伸閱讀:除了情緒勒索,你知道9成情侶間存在著「語言問題」嗎?7招教你遠離「話語控制」!

                    

二、情感虐待(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

Source:pexels.com@smgrafias

有些父母或家裡的成年人會在精神上虐待孩子,卻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在家庭中,這種虐待比肉體虐待或性虐待更為普遍。他們可能用言語侮辱你、批評你或羞辱你,對你罵髒話,或做一些事情讓你害怕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

情感虐待的呈現方式:

1.言語虐待:

用言詞、語調予以脅迫、恐嚇,藉此達到控制孩子的意圖。其他像是謾罵、吼叫、侮辱、諷刺、恫嚇、威脅傷害被害人或其親人、揚言使用暴力等,都是言語虐待的一種。

2.精神虐待:

竊聽、跟蹤、監視、冷漠、鄙視、羞恥、不實指控、試圖操縱被害人等,足以引起孩子精神痛苦的行為。

以下幾種情況,是可能會出現的幾種情感虐待方式:

・經常提出無理要求
・在私人或公共場合侮辱你
・用你的恐懼、價值觀、同情心等來控制孩子
・破壞、消除或扭曲孩子的看法,或是你的現實
・定義孩子的感受,或是拒絕接受孩子的感受
・指責孩子「太敏感」、「太情緒化」或「瘋狂」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需要,指責他是自私或唯物主義的(期望孩子不應該有任何需要)
・為了爭辯而開始辯論
・製造混淆和矛盾的論述
・情緒劇烈變化或突然情緒爆發
・挑剔孩子的衣服、頭髮、工作,以及其他極其細微處
・表現得不規律和不可預測,讓孩子覺得自己「走在蛋殼上」
・操縱和控制,經常讓孩子感到內疚
・誇大孩子的瑕疵以轉移注意力,為自己開脫、避免承擔責任
・否認事件發生或說謊
・時常對孩子說,他的意見、想法、價值觀是愚蠢、不合邏輯或沒有意義的

延伸閱讀:親密關係為何變調?你無意識的9種小舉動正是關係中的隱性攻擊!

                    

三、身體虐待(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Source:pexels.com@lucaspezeta

明顯的身體虐待方式包含:拳打腳踢、施行過度體罰,導致孩子身體受到傷害,讓孩子身體損傷、器官功能損害,像是瘀傷、燒燙傷、骨折、割撕裂傷、內傷、性傷害等…

愛麗絲·米勒指出,大多數「情感和身體虐待」的父母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其使用的方法包括利用謊言、欺騙、操縱、嘲笑、羞辱、蔑視、脅迫、隔離、拋棄,使用暴力威脅、恐嚇或真的收回所有的愛。有些父母還透過忽視孩子的基本需要虐待孩子。而身體和情感虐待是童年的虐待中最具破壞性的形式。

                                               

主圖來源:pexels.com@polina-zimmerman

原文出處:媽媽經

延伸閱讀:

原生家庭被父母打過嗎?長大後對你有什麼影響?

毀掉一個人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駭人的母親」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加入好友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3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