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購疫苗到貨、各國的鼎力援助,國內疫苗接種擴大實施,指揮中心提前開放全國第 9 類及第 10 類對象意願登記,至 12 日下午 5 時止。第 9、10 類分別是 18-64 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約 387.5 萬人)與 50-64 歲成人(約 530 萬人)。而第 9 類所指的「高風險疾病者」到底有哪些呢?高血壓、糖尿病算不算?指揮中心公布了「十大類疾病」列表,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預約接種資格。
延伸閱讀:唐鳳「疫苗預約系統」懶人包4步驟一次看!三小時吸引46萬人,金馬澎試辦、第九&十類多留意
1. 十大類「高風險疾病者」有哪些?
source:Mark Hang Fung So@unsplash
關於開放預約的第 9 類對象──「 19 至 64 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這些高風險疾病是指什麼呢?主要分為以下 10 大類:
- 1. 感染症(人類免疫不全病毒疾病或感染)。
- 2. 血液和造血器官及涉及免疫機轉的疾患(免疫缺乏症、類肉瘤病與其他)。
- 3.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類澱粉變性)。
- 4. 神經系統與感覺器官的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發炎性疾病的後遺症、帕金森氏病、阿茲海默氏病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與其他脫髓鞘疾病、癲癇及重覆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腦血管疾病所致的腦血管症候群、發炎性及毒性多發神經病變後遺症、重症肌無力、其他及未特定之肌病變)。
- 5. 循環系統疾病(風溼熱與慢性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疾病、心絞痛與其他缺血性心臟病、肺性心臟病、瓣膜疾病、心肌病變、心臟傳導疾病、心衰竭與其他、非外傷性腦出血、腦梗塞、其他腦血管疾病或其後遺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其他血管疾病)。
- 6.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與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症、肺沉著症及外因所致之肺疾病、其他肺部疾病)。
- 7. 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肝炎與肝硬化)。
- 8. 肌肉骨骼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其他結締組織疾病)。
- 9. 生殖泌尿系統疾病(腎炎症候群、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腎臟萎縮)。
- 10. 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異常(先天或後天脾臟缺損)。
延伸閱讀:打疫苗前吃普拿疼OK嗎?醫師提醒X點注意事項 ,抗發炎藥物有可能減弱免疫反應 ,接種後30分鐘再離開!
2. 還是不符合資格?可能是這些問題
source:Hakan Nural@unsplash
單純符合年紀者很簡單,數字到了就打;但若要根據「高風險疾病」作為判斷,就很難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符合這波的預約資格。其實看圖表雖複雜,但只要上疫苗接種預約平台(1922.gov.tw)直接作登記,符合資格者就會接獲簡訊通知。若你有「明明患某種高風險疾病卻被告知不符合資格」的情況,可能是你的「疾病代碼」未吻合,或是被醫師列為病例的「次診斷」而非「主診斷」──白話地說,「主診斷」就是你本次就醫的最主要病況。若想查詢自己的診斷疾病代碼、主次診斷的相關資訊,可至「健保快易通」App 查看就醫紀錄。
延伸閱讀:防疫實用小物推薦Top5,疫情期間還是要走在時尚尖端,戴口罩不脫妝就靠「這瓶」!
3. 那高血壓打疫苗安全嗎?
source: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unsplash
「高血壓是否能打疫苗」的另一個問法是「高血壓打疫苗安不安全」。一般情況下是沒問題的,「三高」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只要控制良好,都可以安心打疫苗,而且患這些慢性病感染 COVID-19 的嚴重性與死亡風險會較高,所以才會被列入「高風險疾病者」中。若疾病狀況控制不穩定、或仍存有疑慮,可以交由醫師診斷評估。
延伸閱讀:防疫屯糧別再搶泡麵!世衛推薦「9大居家防疫食物」,白菜、花椰菜最耐放、魚罐頭請選「這款」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