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最時尚
-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找到了 11 個關於 人物誌PERSONA MEDIA 的文章
發跡於重慶的川味特色菜—酸菜魚,近年在台灣可說是夯到不行。最一開始在台中的人氣名店「刁民」總是大排長龍,在社群上更是佔有一席之地,時常可以看到饕客分享食用心得。 近期酸菜魚餐廳更可說是遍地開花,走到哪都可以看到不同品牌的酸菜魚餐廳。今天編輯就要分享 4 間酸菜魚餐廳,喜歡吃魚又愛麻辣口感的朋友,一定要選一間嚐鮮看看。
表達想法這件事,在亞洲社會的傳統氛圍中,還是比較不被重視的。多數時候,我們習慣選擇遵從、隱忍甚至退讓,將自己的真實情緒與需求隱藏,不願做太多的表達,有時以為這樣是善解人意,有時以為這樣就能避免糾紛,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都忽略情緒是有攻擊性的,不願意表達想法的人,只是變相地在傷害自己,同時也讓人與人間的關係無法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社交疲乏」這個狀態,近幾年不停的在社群中被討論,多數討論都是將原因指向個人,最常看見的無非是將 I 人塑造成因內向而容易社交疲乏,或是逃避社交。不過,讓人厭倦社交的因素,有時候不見得是自身問題,而是遇到消耗社交能量的人,這些人通常都有以下幾種特徵,當遇到他們時,真的不管你是什麼人都會覺得社交能量已被消耗殆盡。
身邊有沒有一種人,每次問他問題,總是喜歡毫不猶豫的回答:「不知道。」每次聽到這個回答時,心裡總會冒出一股火,想著為什麼不能認真思考一下再回答,或者是換個態度說,至少不要讓人一眼就看到他的「不在意。」說實在的,偶爾回答「不知道」是正常的,不過當成為習慣後,真的會影響人際關係。那究竟愛說「不知道」的人是什麼心態呢?他們是真的不知道嗎?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價值觀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變,特別是在大學畢業剛步入職場的這個階段,當開始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時,往往會急於證明自己的經濟能力,試圖藉此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自我肯定。直到過了 30 歲之後,漸漸對自己的真實需求有更深刻的認知,比起追求外在的物質享受,內在的滿足感更能帶來真實的快樂。來看看 30 歲後的質感減法生活,哪一項你最有感!
「即便是當朋友,一樣需要抓好人際界線的議題」。我們可能都有過,覺得朋友怎麼開不起玩笑的時候,但回過頭來想想,我們或許也都有被朋友開玩笑,而覺得很受傷或很生氣的時候。
近期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在討論「人生的容錯率是很高的」的觀點。有些人認同這個說法,有些人則認為這是毒雞湯,甚至會覺得年紀越大,越沒有犯錯的空間,特別是在中年時工作不穩定的時候,更是讓人焦慮。這樣的焦慮,多數時候都來自社會體制。什麼年紀該是什麼樣子,好像是一個無形的規定,時刻牽制著我們做人生的大小決定。
在韓國,28 歲以下的男性公民,便有應服兵役的義務,國民對於閃避兵役的行為感到極度反感,導致不論貧富、職業的人,幾乎都會入伍服役。對於「年輕就是本錢」的藝人來說,在事業上升期時被迫中斷活動,其粉絲及役男本人,均受有不少的損失。然而,經歷團體生活與汗水的磨練,或許能使人更充滿成熟的魅力。以下就看看近期 3 位進出兵營的大勢男演員吧!
29歲的愛情,會有什麼樣子的不安全感呢?以我的觀察,對男性而言,最大的點莫過於能不能在社會上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以及對方的家人能否接受自己。
「你是 E 人還是 I 人?」近幾年吹起的 MBTI 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般來說,E 型人格的人,是喜愛社交,並需要透過聚會與人群來累積能量,反之 I 型人格比起社交,更常透過獨處、寧靜來修復身心。I 人基本上會被貼上「社恐」、「社交障礙」與「社交焦慮」等標籤,但並不是所有 I 人都是害怕社交的。 I 人在社交時,可能是這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