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02 個關於 #家庭 的文章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透露隔壁鄰居嫁女兒的時候,一想到要跟女兒分離,就忍不住大哭,結果婚後女兒一個星期裡,有5、6天都會回家吃飯,回家的頻率比以前在外縣市讀書還高,讓鄰居忍不住笑稱「當初眼淚真的是白流了!」
以「羞辱創傷」的形式來說,有許多人以為,「羞辱創傷」就是發生在原生家庭。但實際上,羞辱創傷出現的形式有許多種,也不僅僅出現於家庭,在學校、人際,甚至職場,都會延續著這個「羞辱」的文化習慣,一刀一刀地劃在孩子的心上。
藝人邰智源出道超過30年,大家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在綜藝節目中惟妙惟肖的模仿秀,近年轉戰網路節目,在《木曜4超玩》中以「一日系列」再次掀起一陣熱潮,近日更是接受雜誌專訪,深植人心的「木曜阿公」形象,就連年輕人也非常喜愛。
媽媽懷孕,難免會有人會對肚裡的孩子性別有所期待。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能理解,但這種期待,就不能放在肚子裡爛掉就好、不講出來嗎?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家庭中扮演著特定的角色,通常我們並不是主動選擇這些角色的,有時候是我們必須得扮演它們,有時候剛好只是這些角色的特性吻合我們的特色,它們的存在,決定了我們與父母、兄弟姐妹的關係。
親子關係是一段奇妙深刻的緣分,有人恨鐵不成鋼,有人相愛相殺,有人充滿虧欠或抱怨,有人過度依賴。 「媽媽」身份並不是你我與生俱來就會的技能,我們都是成了媽媽才學著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生了小孩才學會包容。 你是哪一種媽媽?究竟成了媽媽後,你會怎麼對待孩子呢?
家庭的反對,常常是導致一段伴侶關係走向分裂的原因,在台灣社會,這樣的現象特別明顯。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到現在自由戀愛的轉變,父母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別,也導致許多談戀愛的子女,往往得來場家庭革命。
孕育小生命,新手爸媽常會對自己有過份的期待:專心的陪玩、不3C育兒,當一個溫柔、溫和的好媽媽,絕不會吼孩子、絕不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社會刻板印象認為媽媽帶孩子,因為母性較能引導孩子,但事實上,爸爸一同參與,對孩子的大腦發展以及人際關係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過年本該是家人朋友開心團聚的節日,但偏偏就是有那種討人厭的親戚硬要「哪壺不開提哪壺」,東問西扯一大堆,看似好意的寒暄,卻每次都要帶到那幾個超敏感的話題,眾目睽睽之下又不好意思不回答。害怕農曆新年被問倒,以下的幾個破解方法絕對要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