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31 個關於 #基隆美食 的文章
臨近火車站及市區範圍內的基隆美食集中地,大致可一分為三,一是大家熟知的廟口夜市;二是當地人也很愛探訪的仁愛市場二樓;再進一步就是老饕級別的「孝三路」沿路巷弄美食!而當中極具代表性,同時被廣並列為“孝三路」4大美食天王”之一的「孝三路大腸圈」,克編我真心大推!這家除了是我從小讀書到長大出社會的美食回憶,絕對跟你們在台北吃到的大腸圈作法很不同,用正宗豬大腸外衣內包裹油蔥混合的糯米,粒粒分明,充滿嚼勁、彈牙,但不死黏。哪怕50多年過去,從第一代創始夫妻到現在由第三代接手,大腸圈的口感及滋味都還是跟我印象中差不多。
從台北下班、坐上客運回到基隆時,不少賣吃的店家們都已準備打烊休息,唯獨有一攤是我回家路上常會經過的「小芬鹽水雞」仍在營業。超過20年的「小芬」是不少在地人心中數一數二的宵夜良伴!與常吃到的鹽水雞口感不同,「小芬」調製的Sauce特色是,會以全雞高湯精華融入獨門的中藥配方熬煮而成,不死鹹的滋味,立刻在基隆的鹽水雞界闖出好名聲;而克編我竟現在才知道「小芬」的過人之處,也太落伍...
相較現多為直接電子瓦斯爐一開方便、省時,像這樣用直火黑木炭烤的玉米,如今,還真是碩果僅存的古早味烤法。這攤位於基隆「愛二路」及「仁三路」交界十字路口邊的「阿嬤古味炭烤玉米」玉米、醬料混合的炭烤味,在地飄香40餘年,好呷!
基隆咖啡店有「Loka」,麵店則有「長腳」,都是取自台語諧音“躼跤”(ㄌㄠˋ ㄐㄧㄠ),形容“腳很長”之意。說起「長腳麵食」,應可排得上基隆前幾名好吃的庶民美食(吧?),尤其乾麵及豬腳,更是遠近馳名、在地饕客都激推!可惜豬腳實在太熱銷,當晚已完售、暫無緣見真章。但乾麵真的是OMG〜吃一口就愛上!
依稀記得,當年一棟位居舊基隆火車站對面、前身為「陽明海運」的騎樓下集聚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流動攤販,應有盡有。但當中,克編我最愛吃、印象最深刻的,莫於一攤老阿伯的炸臭豆腐。如今,物換星移,此熱鬧盛況不再,唯見老阿伯的臭豆腐依舊經營著,從擺攤到開店面,走過50年以上的「劉家臭豆腐」,是我、是基隆人們的共同食憶。
雨都之稱的基隆是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充滿美食的基隆夜市、適合踏水的和平島公園、放飛自我的忘憂谷、寂寞公路不厭亭、魔法掃帚潮境公園都是基隆著名景點,但除了這些,你認識的基隆還有什麼呢? Bella 這次帶你深入走進基隆,探索在地基隆人不想告訴你的基隆私房美食!
位在基隆八斗子車站附近的「馬納蒂」,最近還頗紅地呀~常能看到有網友於此拍照打卡。不為什麼,正因它是一間能讓人“看海景、吃漢堡”的美式餐廳!而且漢堡是真的用心、好吃,薯條也是!絕非普遍連鎖速食的那種。
基隆的巷弄間,總昰暗藏著有趣的小店驚喜,尤其在基隆市立醫院對面、往信一路114巷走進去的這一區塊範圍,別具悠哉氛圍。既有人「住」,就有「食」的需求,同樣位在114巷上、專販日式家庭料理的「小腳落」,2021年,由一對青年夫妻返鄉創業至今。餐點雖不至多,且都是簡簡單單的定食,但我卻能在這份簡單之中,吃出主廚老闆用心烹煮的食材原味,不自回味再三。
日前經朋友強力推薦一番,克編我的口袋美食名單如今又多知道了一家,我才明白,原來這攤位在豐稔街11號門牌前的「安瀾橋鹽酥雞」,早就是附近居民晚上解饞的宵夜良伴No.1;聽朋友接續說,有好幾次還能看見不少人客們,在對街排隊、等待叫號取餐的盛況,生意好到不行,等上一、兩個小時都屬常態。不吃則已,一吃則鳴。一切就如網民奉此攤為「夢幻無招牌鹽酥雞」般地,夢幻的超!級!好!吃!啊~
來回經過這麼多回,每次看到現場也總是處於高朋滿座的人潮狀態,這次拜朋友們上週日來找,索性就提前幾天先訂好位,才終於讓我如願吃到這間位在基隆孝一路知名崁仔頂漁市巷內、馳名已久的深夜日式居酒屋-「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