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習慣性遲到的人嗎?平日上班時,緊趕慢趕還是和簽到時間差了一兩分鐘;和朋友相約時,你總會是在朋友催促下出門,而對方往往都要在約定地點等待許久。如果相似的情境和狀況經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那麼你很有可能是一個「習慣性遲到者」(Chronically Late Person, CLP),然而造成習慣性遲到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時間管理外,人格特質也會有影響,具有完美主義傾向、挑戰權威特質的人可能更容易習慣性遲到。
閱讀延伸:「棉花糖實驗」被推翻!時隔50年重新實驗,孩童的「延遲滿足」竟與家庭經濟有關?
一、對時間的現實感
source: pexels
2001年,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Jeff Conte進行一項實驗,他將一批人分成為兩組, 一組人選自表現得較為有進取心、自信心和成就取向的群體,另一組則長於創作、反思及探究,但處事較為鬆散及缺乏方向。A組的人比較有野心、喜歡競爭,B組則具有創意、喜歡思考。實驗人員要求兩組人憑感覺說出一分鐘的時間,結果第一組感受到一分鐘時,平均大約只是58秒,而第二組所感受的一分鐘可長達77秒。這顯示出不同性格的人對時間的概念有明顯的差距。然而,這每分鐘 19 秒差距的累積,足以影響他們對行程的安排和時間管理,因此,對於時間現實感的差距是導致後一種類型的人容易遲到的一個重要因素。
閱讀延伸:想知道這個人有沒有在騙你嗎?美劇《Lie To Me》透過表情變化來測謊,眼睛看的方向可能就已經出賣了你?
二、計劃謬誤
source: pexels
「計劃謬誤」這個概念於1979由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和以色列心理學家Amos Tversky提出,這一詞被用以描述人們總是低估自己完成一項任務所需時間的現象,而這種樂觀的估計通常來源於人們的認知偏差。如果說現實感導致了人們對時間本身的錯誤估計,那麼計劃謬誤就是人們對自己完成任務所需時間的錯誤估計。有趣的是,儘管積極進取的人對時間的現實感比較強,但他們更容易低估自己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另外,當制定計劃的是外界觀察者的時候,人們會表現出悲觀的偏見,高估任務完成的時間;但一旦身份轉變為任務參與者,人們對制定的計劃卻抱有極大的樂觀,低估任務完成的時間。
閱讀延伸:為什麼會迷信於星座?「巴納姆效應」與「確認偏誤」心理學:「人傾向選擇性接受自己所相信的。」
三、人格特質
source: pexels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Linda Sapadin 認為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喜歡製造危機和挑戰權威特質的人更有可能習慣性遲到。
一、完美主義者,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對於凡事會不斷地追求完美,並且非常關注和在意他人的評價,因此,他們在出門前會反覆檢查,直到認為自己各個方面都準備充分且幾近毫無瑕疵的狀況下才會出門,而這樣極致的要求常常導致出門的時間超出他們的預計。
二、危機製造者,只有在時間限制的緊迫感下,才能激發他們更高效地完成任務,因此他們通常會在截止期限迫近的情況下工作,也深信這會帶來更棒的成果,但這也同時造成他們更容易習慣性的遲到。
三、權威挑戰者,這一類型的人不喜歡被告知該做什麼或者怎麼做一件事,習慣性遲到是他們表達對權力層級或權威蔑視的途徑,因此這也被看作是一種「被動型攻擊」。
四、 脆弱與安全感
source: pexels
習慣性遲到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自我防禦的一種方式,尤其在親密關係的約會中,他們會認為準時赴約是重視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表現,而這份重視會被他們認為是一種脆弱的表現。因此,他們可能會刻意的習慣性遲到,藉此來顯示自己的重要性、和表現出自己對此次約會的漫不經心。
閱讀延伸:你也常常被別人說想太多嗎?每五個人就有一位,13種「高敏感族群」才懂的煩惱!
五、對事件的投入程度
source: pexels
人們對於投入的評估也會影響他們習慣性遲到的行為,滿意度和投入程度越高,會大大減少遲到的次數,舉例來說,在職場上我們可以發現,對工作滿意度高、參與程度高的職員通常都會比較積極,遵守工作時間,相反的,對工作滿意度低、參與度較低的職員則會比較消極,更容易習慣性的遲到。
編輯整理:黃郁涵
加入Bella LINE@,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