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常會說「我這麼做是擔心你」,或是認為自己的想法理所當然正確,然後就像是教練一樣拼命對別人下指導棋。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畢了業,當然就要去唸研究所或找工作」、「上了研究所,讀完碩士就應該繼續唸博士才對」「接著應該要○○,再繼續○○」。這些話不停地在我耳邊迴響。於是不知不覺地,我想著「沒錯,我應該要那麼做才對。但我真的其實不太想這樣耶。是我太奇怪了嗎?」內心也變得惶恐不安。
延伸閱讀:「都幾歲了!30歲的人生觀是好或壞?」5件事,請學會面對自己!
我當時以為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或是人生出了什麼問題,所以才會感到不安。然而,當我遠離韓國、到其他文化圈生活過後,我才瞭解事實並非如此。到了國外之後,我體驗到了生活的多樣化層面,其中有位朋友曾這麼說到:「我上了大學之後,覺得似乎不太適合我,就立刻休學了。後來我想當口腔衛生師,但嘗試過後覺得還是不合適,就毅然決然放棄;前陣子我想成為一名幼稚園老師,但也失敗了。現在我正在做網頁設計,到目前為止覺得很適合我。」
他們歷經多次徬徨及失敗,卻抱持著「這有什麼大不了」的態度。他們表示,儘管過程辛苦又煎熬,但同時也很有趣。在某些社會當中,這樣的行為被視為失敗或缺乏耐心、不懂事,足以成為眾矢之的;但在其他社會中,可能真的只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
延伸閱讀:20多歲時覺得自己失敗是必經的考驗!別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他只是比較會隱藏而已
我曾以為,唯有跟隨那些依循指定軌道努力向前邁進的人,在他們周圍亦步亦趨地前進,才是正途。並且對於無法配合這個軌道奔跑的自己感到自卑,認為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然而,當我身邊不再圍繞著那些人,想法也隨之改變後,問題便迎刃而解。曾經一直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做錯了事的我,不再有那種自責的想法,而且領悟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問題不在我身上,而是在於與我個人意志無關、將我逼到無路可退的「人生準則」。
延伸閱讀:隱藏在家庭暴力背後:我們沒能察覺到的,是施暴者那顆破碎的心
人會下意識受到社會中像呼吸般共享的「人生準則」感染。因此,根據你遇到什麼樣的人、接觸到哪種文化圈(固有的)的思考方式,有時會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有時則會感到非常滿意。因此,即使是經濟條件等外在環境相似的國家,人民的幸福感卻各自不同的理由就在於此。一個友人曾抱怨,原本健康又幸福的自己只要到了韓國,就會變成一個年紀大、沒結婚也沒錢、又胖又不會打扮的可憐人。這種置入了文化的人生準則,可以將一個人打造成非常優秀的人,也可以將他塑造成一個失敗者。
根據我們周圍哪種人比較多、身處哪種環境,我們的人生可能會被定義得很美好,也可能被定義得得很糟。這意味著,我們的不安與不幸的來源,並非在於自己的生活本身,而是取決於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瑣碎事物。這代表人生準則亦然,只要放慢腳步就可能截然不同,過程中自己曾感受到的不安,也可能如雪融化般消逝無蹤。我的不安,以及壓抑著我的人生準則,其實並不是無法憾動的。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無法抛開束縛自己的標準、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總覺得自己很不幸的人。他們不會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喜悅,總是持續追求無法達成的事,逼迫著自己。有句話說,如果無法逃離內心的地獄,外在的蛻變毫無意義。無法釋放自己、受到不人道的標準束縛的人,無論身在何處、做任何事、獲得多麼崇高無比的地位,都會厭惡自己並陷入不幸。
延伸閱讀:微笑吧!去喜歡且接受「背叛與失敗」,30歲,總要有自我癒合的能力!
我希望自己不要再過那樣的日子。與其汲汲營營地去追求千百種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活得痛苦不堪,我更希望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為此感到喜悅。因為「我無法擁有的東西」、「必須擁有的東西」隨時都可能改變,但「我已經擁有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我想掌握那些不變的事物,擁有不會動搖的幸福。請記住:或許你的生活,比起你所感覺到或所想的更沒有問題。
圖片Source: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這樣的我,也是不錯:即使人生不那麼閃閃發光,你也能好好愛自己》
【資訊來源】
書名:《這樣的我,也是不錯:即使人生不那麼閃閃發光,你也能好好愛自己》
作者:朴珍英
出版社:遠流出版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