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最時尚
-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找到了 36 個關於 #老屋 的文章
臺北市又有歷史建築獲新生!歷時近兩年的規劃及修復,「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愛國東路 3 號」終於蛻變為藝文及餐飲空間「MAD by Le Kief MSC」,於 1/15 正式對外開放。可品嘗精緻的日、法合璧料理,穿梭靜謐的日式老屋中聽城市與建築的故事,未來將與修復完成的「原臺北刑務所官舍-金華街 135 號至 177 號」串聯成藝文景點,為城南街區增添新的文化亮點。
台北市城南街區多了一處藝文據點,歷史建築「舊廈門街派出所」投入近千萬資金、歷時近兩年的規劃及修復,於 12 月 13 日以「廈川玖肆」為名正式重新對外開放。歷史建築結合當代工業風格,藝文空間、義大利餐廳與一顆精美繁複的「川端之心」正在呼吸收縮,老屋活過來了。
是日本動畫的影響嗎?「烤糰子」成為人們心目中最有夢幻感的甜點之一,好像又特別適合秋季。台中的「良心製菓」帶給你一種典雅的日式體驗,炭火烤的糰子、黑糖香的蕨餅和甘醇的焙茶,坐在榻榻米上享用,或站在路邊瑟瑟的風裡咬一串糰子搭配熱咖啡,圓滿甜甜的、暖暖的,這些秋日你需要被圓滿的感覺。
老屋、日式、咖哩都還算流行的玩意兒,端一樣的菜,當然城市裡的美食行家就要嗅得出誰在廚房或環境上用過心。嘉義市的「穀谷」受歡迎,還在於它禪意的榻榻米、庭院,上桌的是香料味濃厚的泰式咖哩與手撕烤餅、創意披薩,但不刻意,只是很自然舒服的美食和環境。
小鐵柵之後,屏東市近郊的 The Grounds 像一棟私人的玻璃城堡,但其實沒有拒人於門外的規矩。 Min 稱自己「小闆娘」, The Grounds 是她從澳洲帶回來的生活態度──大自然、緩慢、愜意。屏東人也如此嗎?可能還沒有澳洲那樣放鬆,或可能澳洲人也沒有 The Grounds 那樣放鬆。任何人都可以來鐵柵之後,換個生活與飲食方式。
有人形容「旭舊咖啡」像台南巷弄裡會遇見的那種老宅咖啡館,可能因為在板橋甚至整個雙北市區,這樣的空間並不多見;也可能因為北部的人認為台南仍然浪漫,但台北漸漸不是了。不是嗎?至少今年四月旭舊開幕後這裡是了。你可以搭捷運,回到老透天厝裡吃咖哩、吃蛋糕、喝咖啡。
台南有個性的小店非常多,許多青年找上了老屋,裝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在裡面經營起自己喜歡的事。「四四拍唱片行」經營的是唱片行與美食,推廣一種「日常電子音樂的文化」;人們坐在老屋裡聽音樂,吃一份「四四拍員工餐」,觸摸你或許好久不見的實體唱片。
北斗,今是彰化縣六鎮之中人口最少者,是筆直地步入衰老的小鎮。清治時期曾身為中部的重要貿易樞紐,北斗有它的歷史之美;許多青年帶著理想返鄉創業,「與咖啡 And. Coffee」是其中之一。老屋裡沖煮的是澳洲咖啡文化重鎮──墨爾本的記憶與精神,來一杯「澳白咖啡」(flat white),慢嘗細緻與綿柔。
遠處瞥見「欣欣乾洗廠」的老舊招牌可能覺得沒什麼特別的,在台中市中區,老城區裡頗多類似的老店面。不過看到有人在乾洗廠前排隊,就要抱著好奇的心一探究竟了──它叫做「紮等日食」,是一間早午餐店,就憑著復古的氛圍和現做美味的漢堡、飯食,人們甘願在小巷裡排隊等待。
台灣茶與日本抹茶,雖然兩者都是好茶,但在文化、品牌行銷上似乎差距很大,好像「抹茶控」很多,但沒什麼「台灣茶控」。台南的「磨磨茶」則將兩者的元素結合──「將台灣茶變成抹茶」,從選茶到磨製花了許多功夫,呈現出一杯甘甜的「磨綠」;人們來這邊品味磨綠,吃一份夾進三杯雞或蝦捲的奇妙刈包,躲進台南的緩慢時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