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216 個關於 #自我 的文章
哪些話透露自我傷害的訊息?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許多看似隨意的話語,可能隱藏著深層的自我傷害訊息,例如「活著好累」、「活夠了」、「再也快樂不起來」等等。還有一些表達可能包含「你是這個世界上我最後講話的人」、「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等語句。林萃芬提醒,當有人面臨自我傷害的危機時,身邊親友如何應對是關鍵,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一些應避免的言行,讓我們能更有效地陪伴和幫助他們。
哪些話透露自我傷害的訊息?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許多看似隨意的話語,可能隱藏著深層的自我傷害訊息,例如「活著好累」、「沒救了」、「活夠了」、「再也快樂不起來」,以及「這個世界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也不會怎麼樣」。還有一些表達可能包含「你是這個世界上我最後講話的人」、「我聽到一個聲音叫我去死」、「我不想去上課」、「我撐不下去了」、「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等語句。林萃芬提醒,聽到這些話語時,可能需要啟動「危機處理」的模式。
生活中的混亂總是無所不在,像是匆忙間打翻的咖啡、應對不完的訊息通知...,但透過自我覺察與練習,我們能主動保持生活的平穩安定,與混亂達成守恆共存。也許你也會因為滿腔的負面情緒感到心煩、因總是積累的高壓工作感到疲累,一起往下看 3 個短、中、長期的混亂共存策略,搭配每日實戰練習,透過日常覺察與實踐,養成平靜超能力。
每一段關係都需要經營,保持適當的距離更能襯托出美好,不論是校園或職場上,都像一個小型社會,需要緊密的交流,不管是主管對下屬、亦或是同儕之間,在談話與互動中都必須拿捏好分寸。在各方資訊都透明通透的現今,大眾對於自我保護與自身權益維護的意識,已逐漸趨向完整,但你認清且建立「邊界感」了嗎?儂編以三大要點解析,打造雙向舒適的社交環境。
隨著現代生活步伐的加快和社會的種種喧囂,獨自旅行成為許多人心靈放逐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方式,獨旅能讓你遠離熟悉的環境,藉由一個人獨處於陌生之地,我們更有機會撫平內心的雜音,傾聽真實的自我。以下我們將透過三個層面,探索獨旅的意義和這其中所蘊含的獨特價值。
澳洲心理學者拉克蘭.布朗在潛心研究人類心理學15年後,建立了網站《駭客精神》,網站內提供高品質的書籍和相關資源,旨在幫助人們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個人幸福感,並讓生活更充實。拉克蘭近期撰文表示,如果想在1年內打造出成功人士的心態,你就必須學會分辨:是哪些習慣讓你原地踏步?具體來說,以下這8個負面習慣會讓人停滯不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舒適圈之外的壓力與挑戰,有些人當作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但也有不少人因此受阻。當生活變得穩定、熟悉,我們容易沉浸其中,也容易忽略了外面世界的好與不好,當不安與恐懼一一出現在眼前,如果能正面以對,反而能作為個人蛻變的契機。因此我們整理了 5 大方法,幫助你更勇敢地走出舒適圈!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渴望成功。美國暢銷書作家暨賓州大學教授格蘭特就整理出11個成功人士的習慣,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
在職場這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除了專業能力外,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也是長期生存的關鍵。人際關係往往錯綜複雜,過度熱心或無意中透露心事,可能讓你成為他人攻擊的對象。本文儂編整理了5個自我保護的職場守則,幫助你避免陷入職場風波,並保持一個健康的工作氛圍。
自古以來,愛情都是萬年難解的習題,尤其是在面臨感情走向終點時,即使是理性之人也無法避免情緒的起伏波動。因此,分手的過程往往充滿著爭執、痛苦、波折與不確定,種種真實且難堪的負面反應,導致「好聚好散」變得更加困難。尤其,在重視「學業表現」比「情緒反應」更多的亞洲社會裡,許多人從小就不曾接受過「正確的」情感教育,導致這些人在面對情感破裂的狀況時,無法即時做出良好的心態調適,讓心碎、憤怒、不甘等情緒淹沒自己,最終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為了避免憾事發生,在面對一段即將結束的關係時,擁有能夠保護自己的「談判技巧」至關重要。本文儂編將從心理與實務的角度出發,探討「談分手」時如何避免掉入危險情境中,飲食男女請務必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