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9 個關於 #職場趨勢 的文章
經過一段放鬆的假期,回到現實生活中,是否總覺得提不起勁、情緒低落,甚至有種莫名的焦慮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收假症候群」,其實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心理狀態。當我們從放鬆的模式突然切換回工作或學業的高壓環境,大腦與身體需要時間適應,因此會產生情緒低落、專注力下降或疲憊感。但別擔心,以下我們整理了四個方法,讓你有效緩解收假症候群!
面對資訊爆炸且瞬息萬變的社會,全球職場也站在一個劇變的交叉點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所做的就業報告指出,有五大驅動力將重塑就業版圖——數位化轉型、人口老化、氣候變遷、經濟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在這場激烈的職場洗牌中,哪些行業將脫穎而出?以下,我們將逐一解析,並揭示10大成長速度最快的職業榜單。
週一一早,當作為人資長的惠玲走進辦公室時,又一封主管離職信發送到她的email裡。根據國際領導力發展機構DDI最新發布的《全球領導力預測2025報告》顯示,高達40%的企業主管正考慮離職,「職業倦怠」成為最主要推力。這個數字不只衝擊企業運營,更揭露了當代企業管理的危機——領導人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耗竭。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生態中,Z世代不僅重新定義了工作的意義,也悄然掀起一股名為「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的新趨勢。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度假,而是一種在不正式請假的情況下,悄悄放慢工作節奏、降低工作強度的隱性休息方式。這種現象的背後,映照出現代人對工作文化的深刻反思,以下我們整理5大理由剖析「安靜度假」的緣由。
無論是當前工作條件不理想、準備離開舒適圈,還是單純想了解自己的身價或就業市場,不少人習慣有備無患,仍在職時便開始「騎驢找馬」,物色職涯的下一步。而這樣的行為在國外媒體的口中,有了一個新的名詞: 職涯緩衝(Career Cushioning)。暨安靜離職、安靜解雇等趨勢之後,為什麼工作者之間,流行起職涯緩衝了呢?
斜槓一直是存在許多上班族心裡的待辦事項或年度計畫中,然而當天上班的忙碌到隔天上班都不見得緩得過來,連想培養興趣都不曉得從哪培養起!線上學習的出現可以說是打破現代人的學習場域限制、大大地降低了學習門檻,拿起手機、選好想聽的課就可以隨時開始。
日前,一名國外女抖音主,在個人帳號分享自己從行銷業跳槽科技業的故事,並強調薪水大漲2萬美元(約台幣60萬元);後來,因影片被新公司發現,上班兩週即被開除。
所謂的Z世代(Generation Z)簡稱Gen Z,原廣泛指在1990-2010左右出生的人,後來更精準定義為1997-2012年出生的人。這類伴隨網路長大的年輕人,在工作上有何共同心態呢?
每天拼命工作的我們,應該時不時期望著「退休」的到來,可能是在家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或是在海邊小屋來場個人假期。然而 調查顯示,愈來愈多人更期盼「回到」職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