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1 個關於 #職場溝通 的文章
「客戶永遠是對的」、「老婆永遠是對的」,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說法,甚至有的主管以「部屬永遠是對的」來經營辦公室文化。不過,如果說「老闆永遠是對的」,你能在第一秒內點頭承認嗎?礙於薪資、礙於權威,多數人對老闆是唯唯諾諾,然而老闆就不會犯錯嗎?老闆的情緒反應就一定要照單全收嗎?來看專家如何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不應該把「能說善道」和「能把事情做好」劃等號。相信有一部分的職場人都會有著類似的尷尬和煩惱,我們總會有這種錯覺:那些肚子裡沒多少真材實料,但是能透過說話把想法很好地展現出來的人,往往比那些有真材實料但嘴笨的人看起來更強大。若是好好地觀察那些在職場中混得不錯的人可以從中發現,他們總是能夠透過溝通讓自己的事業發展變得順暢。
大家一定都聽過很多有關與職場混蛋相處的迷思與誤解,很多人因此被誤導,讓他們沒辦法真正地去面對核心問題。所以,讓我們先來一同揪出這些阻礙你前進的錯誤觀念。
語言的風格可以說是一個人性情的表現,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所屬的語言風格,會讓人很自然的把你與這種氣質連結在一起,例如「謝謝」、「對不起」等詞彙讓人感覺到你的親切有禮;總是把「無聊」、「沒勁」掛在嘴邊的人,也會讓別人感覺到他的頹廢、疲憊和無追求。
抱持著「什麼事都做得到」的心態,雖然算是正面積極,但是不切實際;我們確實什麼事都做得到,只不過不可能同時做到。若你對任何要求都來者不拒,注定要面對壓力與失敗。
職場中除了個人的專業能力外,待人處事、與人打好交道,也是必修的關鍵技能。如何與主管、同事或廠商應對得宜相當重要,畢竟關係就是在不停的交談中打下基礎,一個人說出什麼話,相當程度地反映出你在對方心中的印象。在職場中有沒有萬用的安全溝通用語呢?
職場上,溝通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有些主管為了避免造成下屬太大壓力,語氣會較婉轉;而員工也會「有樣學樣」,把原本想說的話埋藏在許多隱晦的語句之下,最終導致整間辦公室充斥著不清不楚、不確定的訊息,溝通成效也大打折扣。
在顧問公司當中階主管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是要分派新進專案,以及在某個人離職後,把專案轉派給合適的人選。這個任務既敏感又吃力不討好,但因為是職責所在,且我自認尚算公平正直,處理起來倒也沒發生過太多爭議。
剛出社會時,常常會分不清什麼是應酬話?什麼是真心話?有人邀請,就相信是真心誠意;有人承諾,便深信諾言會有兌現的一天。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書中提到,然而,歷經多次失望的經驗後,終於了解,有些話純屬應酬,它的意義就跟「你好」一樣,沒有真實的意義。在國語辭典中對「應酬話」下了一個註解:虛應交際所說的話,如「那只是一些應酬話,不能當真的」。國語辭典不只詮釋了什麼是「應酬話」,同時也告訴我們「應對之道:不能當真的」。
當自己和工作夥伴昏天暗地趕完一個重要的案子,正準備好好慶祝一下,卻在無意間發現,所有的功勞都被其中一個組員獨吞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一般人的反應都是,氣急敗壞地跑去找對方理論:「你怎麼可以搶走我們辛苦努力的成果?」這個時候,對方可能會臉不紅、氣不喘地說:「我哪有搶你的功勞?這本來就是我想出來的。」碰到會搶別人功勞的人,與其花力氣去跟他理論,不如花時間研究他們的人格特質,再找出健康的應對方式,才能避免自己的心理健康被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