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30 個關於 #憂鬱症 的文章
哪些話透露自我傷害的訊息?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許多看似隨意的話語,可能隱藏著深層的自我傷害訊息,例如「活著好累」、「活夠了」、「再也快樂不起來」等等。還有一些表達可能包含「你是這個世界上我最後講話的人」、「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等語句。林萃芬提醒,當有人面臨自我傷害的危機時,身邊親友如何應對是關鍵,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一些應避免的言行,讓我們能更有效地陪伴和幫助他們。
哪些話透露自我傷害的訊息?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許多看似隨意的話語,可能隱藏著深層的自我傷害訊息,例如「活著好累」、「沒救了」、「活夠了」、「再也快樂不起來」,以及「這個世界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也不會怎麼樣」。還有一些表達可能包含「你是這個世界上我最後講話的人」、「我聽到一個聲音叫我去死」、「我不想去上課」、「我撐不下去了」、「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等語句。林萃芬提醒,聽到這些話語時,可能需要啟動「危機處理」的模式。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指出,一群德國科學家在 2014 年做了個實驗:找 48 個志願者並分成 2 組,其中一組天天玩 30 分鐘的瑪利歐遊戲,且持續了 2 個月。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日照時間逐漸縮短,不少人開始感到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甚至有些人還會因此經歷長期的情緒困擾,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季節性憂鬱症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而產生的情緒障礙,或許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流感」,總在秋冬時期好發,且經常都是不知不覺就「中標」。
去年知名藝人 CoCo 李玟疑似長期受憂鬱症所苦,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消息傳出後,旋即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震驚與哀慟,令大眾不解的是:明明總是光鮮亮麗、笑臉迎人、開朗大方的人,竟是受憂鬱所困的一份子,也讓「微笑憂鬱」開始被越來越多人重視。 臨床心理師洪培芸說,其實微笑憂鬱並非是一種精神科的診斷,比較像是一種反應模式,而這個詞最早是由劍橋大學學者拉姆絲(Olivia Remes)所提出,於字面上的定義便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內在卻非常憂鬱的人。」
隨著憂鬱症病例數逐年上升,在現代的高壓社會中,「憂鬱症」早已見怪不怪,近年也有不少韓劇如《低谷醫生》探討這個「現代文明病」,儂編特別整理憂鬱症的相關知識,告訴你何為憂鬱症,以及當身旁的人患有憂鬱症時你該如何給予幫助。
26歲的日本男星新田真劍佑因在《航海王》真人版影集飾演「索隆」一角,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讓他計畫進軍國際的能見度大大增加,在全球爆紅。他近期連續兩次來台為品牌站台,卻被人發現似乎發胖,還因為照片拍攝問題突然離場整理造型,讓現場媒體一陣錯愕。而日本媒體昨日報導了他似乎因為成為新手爸爸而出現憂鬱症狀。
後疫情時代來臨,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漸漸浮上檯面。根據台大公衛數據統計,近一年來自殺企圖者達到 25 %,但社會認為年輕人普遍是抗壓性不足或草莓族,讓心理師聽聞非常心疼。
覺得自己快被工作榨乾了嗎?一分耕耘,收穫卻不到半分,讓你倦怠了嗎?小心!這樣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傷害。 《紐約時報》報導,想要獲得公平的對待,是人類本能的反應。若人們認為自己在同工的狀態下,獲得的回報卻比別人少,不只會導致職業倦怠,更可能提高陷入憂鬱的風險。
許多人喜歡夏天的陽光,覺得風光明媚,令人心情開朗,然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夏天讓他們覺得沮喪。這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這通常被認為會發生在冬季,因為寒冷、黑暗和日照較短。然而,其實夏季憂鬱症也存在。